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宫颈腺癌的发病率比宫颈鳞癌低,一般来说AIS与CINⅢ的比例为1∶237~1∶26[14]。(2)宫颈腺癌多位颈管被覆柱状上皮及间质腺体内,病灶多隐匿,而取材不足。(3)AIS常伴有鳞状上皮的非典型增生,且常被鳞状上皮的病变所掩盖。AIS合并SIL(CIN)的比例为24%~75%。
4 B超在发现早期宫颈腺癌中的作用
B超应用于诊断宫颈癌,目前文献报道尚少,临床上一般均不提倡对子宫颈癌患者做B超检查,尤其是诊断早期宫颈癌,认为癌浸润前期,即0期时,病变范围小,子宫颈无形态上的变化,认为超声检查不能诊断早期宫颈癌,尤其诊断早期宫颈腺癌的报道就更加稀少和罕见。但这并不能说明早期宫颈腺癌就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发现,我们从最近一些B超在宫颈癌诊断方面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随着B超技术越来越先进,许多宫颈癌的早期病变也逐渐被发现,如林萍等[15]研究Ⅰ期(Ⅰa,Ⅰb)13例患者,B超发现早期宫颈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或宫颈轻度肥大,宫颈管内呈反光增强的光斑或光条,或小范围的不规则低回声,通过Kaspar等[11]对Ⅰ期宫颈腺癌肿瘤体积测定中也可以看到,对于体积很小不可能转移的早期宫颈腺癌体积<500mm3,预示较好。研究表明,运用三维长度测定肿瘤体积可以预示宫颈腺癌的生物学行为[12],这就为B超测定早期宫颈腺癌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只要我们细心扫查,抓住早期宫颈腺癌的蛛丝马迹就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辅助诊断。
早期宫颈鳞癌可以通过宫颈刮片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而早期宫颈腺癌却缺乏一个好的方法进行早发现早预防。目前多数学者公认早期宫颈微小浸润性腺癌(MIA)的长度和体积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5,16],所以为B超辅助诊断早期宫颈腺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只要细心描查宫颈顶部及内膜情况,宫颈轻度肥大,颈管内见条状及点状回声增强区,或小范围的不规则的低回声,就应该高度重视及记录,进一步行子宫分段诊刮及阴道镜检查,以求确诊。MIA的体积<500mm3定为临界值,>500mm3的病人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或子宫全切术后复发,应行子宫切除伴或不伴附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而<500mm3的Ⅰ期宫颈腺癌可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子宫切除术,切除标本的边缘要没有异常增生的腺体,并进行严密的细胞学及阴道镜随访。随着B超技术突飞猛进的进展及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在认真、规范的检查基础上再加上技术的熟练,B超在宫颈腺癌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Shillang Liu,Robert Semenciw,Yang Mao.Cervical cancer: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adenocarcinoma and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in younger women.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01,164(8):1151-1152.
2 Pettersson F,Bjorkholm E,Naslund I.Evaluation of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in Sweden:trends in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1958-1980.Int J Epidemiol,1985,14:521-527.
3 Anderson GH,Boyes OA,Benedet JL,et al.Organisation and results of the cervical cytology screening programme in British Columbia,1955-85.Br Med J(Clin Res Ed),1988,296:975-978.
4 朱力.原发性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4):
5 Kurian K, AL-Nafussi A. Relation of cervical glandular intraepitheialneoplasia to microinvasive and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a study of 121 cases. J Clin Pathol,1999,52:112-117.
6 刘彤华.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和微小浸润性腺癌.中华病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