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非司酮药流不完全出血区uNK细胞的数量多于药流不完全非出血区、药流完全组及人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完全组uNK细胞的数量多于人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药流不全出血区、药流不全非出血区、药流完全组及人流组uNK细胞的数量 (略)
3 讨论
妊娠胚胎是一种半同种异体抗原,妊娠是否成功与孕妇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特别是与子宫局部状况有关。蜕膜是最直接与胚胎接触的母体组织,早孕时蜕膜部位出现大量免疫细胞,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NK细胞。有文献报道[3]在正常的早孕蜕膜中发现大量淋巴细胞,特别是NK细胞,且NK细胞与原因不明性流产关系密切。但是NK细胞本身及它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分泌LIF、IFNγ、TNFα、TGFβ1、TGFβ2、TGFβ3以及M-CSF等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因子又具有促进滋养细胞生长,有助于孕卵着床,防止病毒垂直传播的作用[4]。正常妊娠时,NK细胞及淋巴细胞对胚胎的双重作用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倾向于使子宫免疫微环境有利用胚胎的免疫营养作用,任何因素破坏了这种平衡,均可激发子宫局部的NK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使其免疫杀伤作用增强,表现为免疫排斥作用而导致流产的发生。
在正常月经周期中,uNK细胞于分泌期数量迅速增加,而在月经期前出现凋亡,表明uNK细胞对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更新、分化以及崩溃有重要作用。体外培养发现,uNK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GF)及血管生成素(Ang),这些细胞因子能够影响血管的稳定[5]。从蜕膜中分离出来的一种NK细胞源性的融解因子NKG5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并且在具有蜕膜的NK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中,能够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凋亡[6]。这进一步表明,子宫NK细胞在血管发生及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的拮抗剂,在血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可与内源性孕激素(P)竞争孕激素受体(PR),使蜕膜组织得不到P的支持。正常妊娠时P可抑制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反应[7],其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来实现的。封闭因子能抑制NK细胞的活性,对维持妊娠具有重要作用[8]。Ashkar[2]等研究提示,uNK细胞在孕期的作用可能是使淋巴细胞聚集于子宫动静脉的出口处,促进基质细胞蜕膜化,同时促进怀孕导致的螺旋动脉重塑高峰的到来。本实验结果表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不全出血组uNK细胞数量明显多于药流完全组及人流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米非司酮的作用可提高uNK细胞的活性,使子宫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最终导致流产的发生。药流出血组子宫uNK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血管的异常生成,使得蜕膜脱落不完全,最终导致子宫出血的发生。
(本文图片略)
【参考文献】
1 赵伟秀,林其德.蜕膜大颗粒淋巴细胞与妊娠.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3):187-189.
2 Ashkar AA,Croy BA. Function of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are mediated by interferon-γ during murine pregnancy. Semin Immunol,2001,13(4):235-241.
3 Dosiou Chrysoula,Giudice LC.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pregnancy an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endocrine and immunologic perspectives. Endoer Rev,2005,26(1):44-62.
4 Moffett-king A.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pregnancy. Nat Rev Immunol,2002,2(9):656-663.
5 Trundley S,Moffett A. Human uterine leukocytes and pregnancy. Tissue Antigens,2004,63(1):1-12.
6 Li XF,Chamock-Jones DS,Zhang E,et al.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