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适时肌注HCG 10000u,HCG注射后34~36h在阴式B超引导下取卵。
1.3 血清性激素测定 注射HCG日血清FSH、LH、PRL、E2、P的浓度采用磁性分离酶免疫测定法。本方法为酶免疫与磁性微粒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测定方法:标本、标准品和质控血清中的激素与两种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起作用,酶标单克隆抗体与激素分子的一端结合,另一种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与激素分子的另一端结合,形成“三明治”结构。孵育后加过量的偶联荧光抗体的磁性微粒,它快速、特异地结合成荧光素标单克隆抗体复合物,不需离心,在磁场中沉淀,弃去上清液,洗涤后加基质液孵育,加终止液终止酶/基质反应,然后用光度计测量所生成的颜色强度,用内插法从标准曲线上求得激素的浓度。测定仪器为瑞士Serono产品,所用试剂均为北京BioEkon Biotechnology提供。
1.4 卵子成熟度的评估、ICSI、胚胎培养 将取出的卵子置于培养箱中培养,3h后脱去卵子周围的颗粒细胞和放射冠,对卵子进行成熟度评估,看到第一极体出现被认为是成熟卵子。卵子培养2h后用ICSI方法进行受精,16~18h后评估受精情况,出现两个原核和两个极体为正常受精,受精后约48h见分裂成两个细胞或以上为卵裂,取卵后72h 5个细胞3分以上的胚胎被认为是优质胚胎。取卵后3天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采用黄体酮40~60mg黄体支持治疗,移植后15天测定血、尿HCG,如果阳性被确定为生化妊娠,至孕6~8周B超检查显示宫内妊娠囊及胎心搏动为临床妊娠成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SI治疗情况 共48个周期行ICSI治疗,平均刺激天数(11.50±0.18)天,平均Gn用量(34.64±0.86)支,平均获卵率88.14%,卵子成熟率84.55%,受精率79.13%,卵裂率91.57%,优胚率48.91%,临床妊娠13例,临床妊娠率27.08%。
2.2 注射HCG日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卵子成熟、受精、卵裂、胚胎发育及妊娠率的关系 获卵数与E2的水平呈正相关(r=0.769,P<0.01);卵子的成熟率与LH呈负相关(r=-0.571,P<0.01);卵裂率与E2、P呈正相关(r=0.343,P<0.05,r=0.314,P<0.05);将卵裂率分为高(≥90%)、中(80%~90%)、低(<80%)三组时,高组E2、P的水平显著高于低组(P<0.05),高组与中组E2、P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组与低组E2、P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卵子的成熟率与血清FSH、PRL、E2、P无关;受精率与血清FSH、LH、PRL、E2、P均无关(P>0.05);卵裂率与FSH、LH、PRL、P无关,优胚率与血清FSH、PRL、E2、P无关;注射HCG日妊娠组血清FSH、LH、PRL、E2、P的水平与未妊娠组相似(P>0.05),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1 不同卵裂率组各激素水平的比较 (略)
表2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各激素水平的比较 (略)
3 讨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产生适量的成熟卵泡、获得适量的成熟卵子、卵母细胞受精、获得优良的胚胎[3]。在相同方案的超排卵治疗中,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是由于不同个体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不同所致,许多学者试图将血清中性激素的浓度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和着床联系起来,但报道不一致。
本文采用同一种GnRHa垂体抑制方案,排除了不同用药方案本身所带来的差异;研究对象的不孕原因均为男方因素,排除了女方其他疾病的干扰;另外,所选的病例均为接受ICSI治疗者,这使直接评估卵子的成熟状态成为可能。
在自然周期中,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在两种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作用下协同促成E2、P的合成、卵泡的生长、优势卵泡的形成及最后排卵,随着卵泡的渐趋成熟,E2分泌也逐渐增加,于排卵前形成第一高峰,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产生正反馈,促成LH高峰,FSH水平亦有增高,LH峰后排卵,排卵前生长卵泡内的颗粒细胞亦能产生P,排卵后P分泌量开始增加,在排卵后黄体形成时达到高峰[4]。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多卵泡的发育产生高水平的血清E2,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卵泡的数目及大小,而血清E2水平的高低反映卵泡的分泌功能,E2水平与双卵巢内的卵泡数量及大小有关,代表卵巢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