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卵巢组织。本研究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声像图特征,为诊断本病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2例,年龄18~43岁,平均30.5岁;已婚38例,未婚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痛经22例,腰痛、肛门坠胀3例,性交痛2例,原发不孕4例,继发不孕3例,无症状8例。妇科检查示子宫一侧或双侧可扪及直径5~12cm质地中等的包块,与子宫界限不清,22例可扪及子宫后壁触痛结节。
嘱患者排空膀胱,在阴道探头上使用一次性避孕套进行操作。超声探头置于阴道穹隆作多角度扫查,发现囊肿后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囊内回声、囊壁有无血流信号以及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超声检查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阳性标准:一侧或双侧卵巢单个或多个非纯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囊壁厚,边界欠清,活动性较差,囊内为细小颗粒状光点回声,有时少部分呈片状强回声或小光团回声的实性回声。
结 果
本组4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符合率88%(37/42例)。5例误诊为卵巢畸胎瘤。病变部位于左侧14例,右侧20例,双侧8例。合并子宫肌瘤2例,合并子宫腺肌病8例,术前超声诊断囊肿与子宫粘连14例,术后证实与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粘连32例,多与子宫直肠陷凹粘连。
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声像图共有50个囊肿,左侧14个,右侧20个,双侧16个,囊肿大小4.0cm×3.4cm~11.8cm×8.6cm。囊肿形态不规整;囊肿外壁线不清;囊壁厚、毛糙、最厚达1.4cm;囊壁或囊肿分隔上可见较少的血流信号。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声像图可分为4型[1]:①均匀稀疏低回声型16例(38%);②均匀云雾状回声型21例(50%);③混合云雾状回声型3例(7%);④实性为主不均回声型2例(5%)。
讨 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痛经。但约有25%患者无典型症状。本研究中有8例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经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无典型症状达19%。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的功能变化、周期性出血和其周围组织纤维化而逐渐形成囊肿[2]。本研究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符合率为88%,误诊率为12%。本研究中术前超声发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子宫粘连14例,术后证实与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粘连32例。国内有人认为在超声检查时用手经腹部推动囊肿或用探头推动囊肿,了解其活动情况,如活动差、相对固定,则考虑与子宫粘连,则进一步支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3]。吴钟瑜认为囊肿常与子宫密切粘着致使子宫有“缺损”或“压迹”表现,但无上述表现者也有粘连存在[4]。
为提高超声诊断率,应注意对声像图有较全面的认识,并注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诊所见。如有痛经、不孕、阴道后穹隆触痛结节、子宫后倾固定、肿块不活动者应高度可疑。对肿块进行超声追踪观察,尤其不典型病例应对比病程早晚及月经期前后的声像图变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超声检查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正确认识其声像图特征及诊断。
【参考文献】
1 孔秋英,谢红宁,主编.妇产科影像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5-226.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8:326.
3 杨芃,彭丽珊,陈达丽.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海南医学,2008,19(8):123.
4 吴钟瑜,主编.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5:32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