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绝经 阴道流血
绝经后阴道流血(post 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老年妇女妇科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现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20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上述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206 例,自然绝经均在1 年以上,年龄45~81 岁,其中小于50 岁者20 例,占9.71%;50~60 岁者157 例,占76.21%;大于60 岁者29 例,占14.08%。绝经年限距出血时间1.5~31 年,平均9.53 年。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206 例均有诊断性刮宫标本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阴道炎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 结果显示206 例病例中,出血原因归纳为九大类:①老年性阴道炎(39.32%);②子宫内膜癌(16.50%);③功血(15.53%);④卵巢癌(9.22%);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34%);⑥子宫肌瘤(3.88%);⑦子宫颈癌(3.88%) ;⑧慢性子宫颈炎(3.39%) ;⑨子宫内膜炎(2.91%),见表1。
2.2 随绝经年限的增加,特别是绝经10 年以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绝经年限小于10 年以下的增高,特别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与10 年以下的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绝经年限与出血原因的关系(略)
3 讨论
3.1 绝经后阴道流血原因 本资料表明,炎症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占45.62%,究其原因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系统尤其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嗜酸性的乳酸杆菌不再为优势菌,局部抵抗力降低,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或容易入侵引起炎症[1]。
3.2 绝经后阴道流血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本文绝经后阴道流血206例,恶性肿瘤所致61例,占29.61%,居各种原因的第2 位,其中子宫内膜癌占首位。随着年龄增大,出血距绝经时间延长,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提高生活质量,部分绝经后妇女使用外源性雌激素,随着药量的增加及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发生子宫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绝经后妇女要合理适当使用雌激素,用药要监测子宫内膜,并使用孕激素拮抗,对绝经年限长的阴道流血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3.3 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关系 本组功血患者32 例,占15.53%。这是由于:(1)绝经数年后,卵巢功能尚未完全衰竭,仍可分泌少量雌激素,经长时间的积累,刺激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性改变;(2)部分老年妇女讲究提高生活质量而服用保健品或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发生子宫内膜出血;(3)偶发排卵:少数妇女绝经后仍有个别卵泡发育成熟而发生阴道流血。
3.4 绝经后阴道流血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尤以子宫出血的病因最复杂,故子宫形态、子宫腔及子宫内膜的病变成为首先需要查清的问题。一直以来诊刮被作为首选,但由于其是盲目性操作,有一定的创伤危险及漏诊可能,且诊断准确率有欠缺。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子宫肌瘤的金指标[2]故目前开始以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及诊刮等多种手段联合应用,以求得准确可靠的诊断,即在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器质性病变、排除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的前提下在宫腔镜下分段诊刮,以进一步确诊。
【参考文献】
[1] 乐杰,谢幸,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6.
[2] 关铮.微创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