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天乙醚吸入麻醉后剖腹取胎,观察子宫、胎盘形态,记录胎盘质量、胎仔个数及体质量。同时,腹腔静脉取血,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浓度。记录比较各组孕末期血铅水平、妊娠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以 x±s 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染铅期间各组母鼠进食、饮水均未发现异常,喂养过程中亦未发现母鼠有任何铅中毒症状和体征。对照组自然分娩17例。实验1组死胎2例;实验2组死胎2例、未孕1例;实验3组死胎2例、葡萄胎1例。各组死胎数差异无显著性。死胎吸收后大鼠子宫呈条索样。肉眼观察显示,实验3组仔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
2.2 各组孕鼠血铅水平比较 实验各组大鼠孕末期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各组孕末期血铅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实验2组铅水平最低,实验1组次之,实验3组最高( F=12.01,P <0.01)。虽然孕鼠饮用铅水时间段不同,但实验各组孕鼠的孕末期血铅水平均高于100 μg/L。见表1。2.3 各组孕鼠妊娠结局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仔鼠质量、胎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14.38、6.84,P <0.01);仔鼠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F=2.22,P> 0.05)。仔鼠的体质量以实验3组最小,实验2组次之,实验1组最大。胎盘质量以实验3组最小,实验1组次之,实验2组最大。见表1。
表1 各组孕鼠孕末期血铅、仔鼠质量、仔鼠数和胎盘质量比较(略)
3 讨论
铅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胎儿发育的影响研究较多[1]。近期研究表明,母体血铅浓度在低于成人可接受限值很多时即可对胎儿造成危害。2003年北京幺宏彦等[2]调查了1 151例孕产妇,其中24例血铅水平超过100 μg/L,占2%。动物实验及人体流行病学研究均已证实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已发现人类铅经胎盘转运到胎儿最早始于妊娠的12周,并在以后的妊娠期内胎儿的铅负荷量一直呈增加趋势[3]。孕早期血铅水平一般相对较低,这与妊娠早期产生的生理性血液稀释有关。随着孕龄的增长孕妇血铅水平也逐渐增高,尤其是妊娠晚期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孕龄越长,母体与胎儿对钙的需 求也越多,母体对骨组织中钙的动员也就越多。而骨组织中的铅也随着骨钙而进入血液,造成血铅水平的上升。因此,美国哈佛大学GOMAA等[4]提出将孕期骨铅水平作为影响婴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结果显示,实验各组与对照组的孕末期血铅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中以孕期全程铅暴露的实验3组血铅水平最高,孕早期铅暴露的实验1组次之,孕晚期铅暴露的实验2组最低。虽然实验1组与实验2组铅暴露的时间均为10 d,但由于铅暴露的孕期不同,分别为孕早期和孕晚期,所造成的孕末期铅水平差异显著,前者铅水平较后者更高。提示孕期铅暴露具有蓄积性。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非职业环境中产前铅暴露能明显增加早产的危险性。铅对妊娠结局影响的调查也发现,尽管低水平的铅与多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及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无明显相关性,但对子代远期发育存在潜在影响。RAHMAN等[5]2003年通过对73例产妇生产时的血铅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证实,产妇血铅为(99.1± 44.4) μg/ L时,血铅水平与孕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无相关性。SOWERS等[6]对705例孕妇孕期血铅动态监测发现,低水平铅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密切相关。而妊高征是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铅具有生殖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即使是低水平铅暴露仍可影响宫内胎儿的发育进程,造成胎儿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等危害。2004年LAFOND等[7]对30例产妇低水平铅暴露下血浆、脐带和胎盘中钙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低水平铅通过抑制胎盘合体滋养细胞钙吸收,干预钙的动态平衡,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FALON等[8]认为低水平铅与早破膜和早产有关。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2、1组和3组孕鼠铅水平分别位于轻度、中度铅中毒的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仔鼠质量和胎盘质量差异有显著性。孕早期铅暴露(实验1组)与孕晚期铅暴露(实验2组)比较显示,实验1组胎盘质量低于实验2组,但仔鼠质量高于实验2组;而实验3组仔鼠质量、胎盘质量则最低。推测孕早期铅暴露胎盘毒性明显,孕晚期铅暴露胚胎毒性显著,孕全程铅暴露严重影响妊娠结局。本实验观察到,孕鼠的染毒时段与孕鼠血铅水平、孕鼠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所以尽管血铅只能反映 个体近期的铅接触情况,我们仍可能从孕妇的血铅水平获知孕妇近期是否受到高剂量的铅暴露,进而推测胎儿是否受到危险剂量的宫内铅暴露。
[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