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禁忌证并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孕妇年龄、胎次、胎儿双顶径等一般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当日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50mg(分2次),服药前、后2h禁食。对照组:单纯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产时出血多或有胎盘粘连者立即行清宫术,一般无特殊情况,1周左右复查B超,提示宫腔内有组织残留者行清宫术。
1.3 观察项目
(1)引产成功率;(2)引产时间:从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开始到产生规律宫缩所需时间;(3)产程: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4)产后出血量: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后30min和钳夹术中,以血液浸湿的治疗巾面积加弯盘收集血量估计;(5)胎盘、胎膜残留及粘连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引产成功率:观察组为99%(99/100);对照组为97%(97/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引产时间、产程、产后出血量的比较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时间及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胎膜残留及粘连情况见表2。表1 两组引产时间、产程及出血量比较(略)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2 两组胎盘、胎膜残留及粘连情况比较n(略)
由表2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及胎盘粘连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是一种经典的引产方法,已广泛应用多年,效果明确,其机制是胎盘绒毛、蜕膜变性坏死,胎盘组织细胞破坏,溶体崩解,释放磷酸脂酶,是前列腺素(PG)合成前体-花生四烯酸形成增加,因而使PG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可兴奋子宫肌纤维,从而使子宫收缩,引起流产[2]。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具有抗孕酮、糖皮质醇和轻度抗雄激素特性,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因而能和孕酮竞争而与蜕膜的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孕酮活性而终止妊娠。同时由于妊娠蜕膜坏死,释放内源性的前列腺素(PG),促进子宫收缩使宫颈软化[3]。米非司酮弥补了单纯使用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引起的宫缩并非自发,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和强直性宫缩的缺点。解决了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产程时间过长,并发症多、风险大等问题。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观察中,观察组引产时间明显缩短,特别是产程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从而缩短了产程中的阵痛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可明显缩短引产时间,降低软产道损伤,对疤痕子宫是一种目前较理想、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杰,王敬云.疤痕子宫妊娠的引产与催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8270.
2 韩向阳.计划生育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59.
3 乐杰.妇产科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4.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