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无效,予以三角肌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
1.3 结果 71例产妇在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2~10min内子宫收缩加强,止血得以控制,无1例子宫切除,其中41例患者予以宫腔填塞纱布,24h后取宫腔纱布时观察30min,22例患者阴道流血≥50ml,予以再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后出血停止,子宫收缩良好。 71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妇中64例出血量为500~1500ml,6例出血量为1500~2000ml,其中1例出血达2750ml。发生失血性休克6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输同型浓缩红细胞19例,同时输冷沉淀2例。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均未发生明显副反应。
2 讨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死亡孕产妇中,25%由多种产后出血引起[2]。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70%~90%[2]。恢复和加强子宫收缩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措施。处理产后出血,现在没有争论赞成生理性期待,两次大的研究已经明确得出积极处理的优点,Bristol[3]试验中以积极处理为规范,在Hinching brooke[4]实验中以期待处理为规范,两个研究均表明,积极处理能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对于顽固性宫缩乏力目前更没有评定标准。产后出血一般都为显性出血,大量急性出血容易被发现和引起重视,而更多见的是中量或少量出血,这种出血容易被忽略以致持续较长时间,甚至达数小时之久,往往在产妇出现低血容量时才被发现,这时产妇已大量失血,可迅速进入休克状态,甚至延误了抢救时机,因此在处理产后出血时要求当机立断。通常情况下,剖宫产术中采取胎儿娩出后子宫体下段直接注射缩宫素,配合静脉注射,维持静脉点滴。按摩子宫及宫腔填塞能控制宫缩乏力出血,以及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栓塞有较好的效果,成为治疗宫缩乏力性出血的补充。直肠用米索前列醇由于其副作用(寒战、恶心、呕吐、腹泻)和药效较低不适合顽固性宫缩乏力的产后出血的治疗。宫腔填塞纱布是古老的止血方法,在无手术条件亦无大量血源的地区,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仍为一种有效的止血措施,但应注意及时填塞,一般失血达400~500ml时进行,如已大量失血,严重休克时进行会加重休克。要填塞正确,否则隐性出血,影响子宫收缩,并掩盖真相失去抢救机会,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放置纱条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尚有如Waters主张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成功率可达80%~96%[5];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降低脉压及促进血液凝血机制发挥作用,但由于这项操作技术在妊娠期比较困难,成功率较低(低于50%)[6];经皮插管动脉栓塞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成功率大于95%)[7],主要用于下段产道撕裂伤和宫缩乏力所致的无法控制的产后出血,但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特殊设备,操作条件要求高,基层医院不易推广。本报道中,71例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经上述的处理无效,予以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果均能成功止血,患者的生育机能得以保留。
3 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F2a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既保留了原PGF2a原有的活性,又克服了PGF2a的许多缺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促进子宫肌肉长时间收缩,子宫肌肉收缩可在胎盘部位发挥止血作用以及全面激活凝血机制。虽有价格昂贵、药物保存条件要求等一定的限制,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作为基层医院可备用,对于顽固性宫缩乏力性出血,可考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增祥.妇产科急症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3.
2 Revised 1990 estimt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mortality:A new approach by WHO and UNICE.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6.
3 Prendiville W,Harding JY,Elbourne DR,et al.The Bristol third stage trial; Active versus physiological management of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BMJ,1988,297;1295-1300.
4 Roger J,Wood J ,McCandlish R, et al.Active versus expectant management of third stage of labor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