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还可对该模型进行任意方向的切割,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应用动态三维立体图像取代传统的医学二维图像(如教科书中的图片和放射学照片)。正如已经成熟的血管铸型技术一样, 同样是为了更好地说明盆腔血管的复杂性, 明确具体血管形态。另外在重建的动脉图像中, 可以更明确的反映人体血管的变异。同时应用血管3D可视化技术进行血管病变定位, 尤其是在动脉瘤、动脉阻塞、大的静脉曲张和栓塞等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应用在严重的盆腔淤血症、盆腔肿瘤等病变周围血管网络的影像学研究方面, 为血管丛血流异常诱发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指导, 以此为基础更好地研究盆腔血管形态学变化深层的规律。
3.3 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构建的意义
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盆腔血管3D可视化,构建的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可研究血管的精细结构,三维显示子宫动脉血管网及其分支分布和交通吻合情况,为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等方面提供血管形态学依据,为指导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及新式妇产科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平台,对血管性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是通过栓塞子宫动脉血管网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妇科疾病的一种主要的微创术式[11]。我们构建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为该术式提供了理想的血管解剖学依据。正常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为在体正常子宫及病态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为课堂教学以及手术教学提供直观的模型,为子宫动脉血管网容量、血管各部血供比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为临床医生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和手术模拟,创新显微外科手术方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及帮助临床教学训练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成杰,原晓景,裴强,等.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 24 (1) : 3942.
2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等.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 28 (3) : 337339.
3 陈春林,黄睿,刘萍,等. 猪泌尿生殖系统动脉血管网模型比较[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08, 24 (12) : 909912.
4 楼新法,梅劲,Geddes,CR,等.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术的优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3): 259262.
5 张志浩,李严斌,梅劲,等.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血管3D 可视化研究初探[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3):255258.
6 周小兵,范立新,石小田,等. X线填充剂新载体羧甲基纤维素最佳配比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 26(2):216219.
7 陈卫民,石小田,易西南,等.重金属氧化物应用于CT成像进行人体血管3D可视化重建[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4851487.
8 李忠华. 人体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M]. 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出版社, 1992.449.
9 陈春林,刘萍. 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41.
10 Bajka M, Manestar M, Hug J, et al. Detailed anatomy of the ab2domen and pelvis of the visible human female [J]. Clin Anatomy, 2004, 17 (3) : 252260.
11 陈春林,刘萍. 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0225.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