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者1例死于阴道复发出血,宫旁浸润者1例死于肺转移,其它淋巴结阴性者有1例复发,术后33个月死于盆腔复发,肾功能衰竭。淋巴结转移及1 3年生存情况见表2、3。表2 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表3 两组患者1 3年生存情况例 注:括弧中为所占百分比由表2、3可知,术前介入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明显低于术前后装组的52%(χ2=5.42,P<0.05);术前介入组的1、2年生存率为96%和88%,与术前后装组的91%和78%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介入组的3年生存率为84%,明显高于术前后装组的52%(χ2=5.64,P<0.05)。
3 讨 论
宫颈癌的常规疗法是放疗、手术或两者结合应用,早期治愈率为85% 90%。但宫颈癌Ⅱb期多局部肿瘤较大,并有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复发率及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手术治疗宫颈癌Ⅱb期切净可能性小,而放射治疗也由于病灶大而致局部控制率低。新辅助化疗作为宫颈癌的多模式治疗方法之一,不但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为原手术困难者创造手术机会,而且能减少淋巴结和脉管内的亚临床转移灶[23]。盆腔介入化疗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应血管,能提高宫颈局部的药物浓度,减轻全身毒性。有研究表明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药物浓度为全身化疗的89倍,一定范围内局部药物浓度增加1 2.8倍,动脉化疗药物“首过效应”使疗效增强10 100倍。特别对于顺铂等浓度依赖型药物,更能充分起作用[45]。本研究中25例术前介入病例经过2 3次术前介入化疗,除2例局部肿瘤无消退外,其余23例肿瘤退缩明显,临床CR 1例,PR 22例,总有效率92%,与Minagawa等[2]报道基本一致。25例均成功进行了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宫颈鳞癌Ⅱb期患者,宫颈菜花样肿瘤5 cm,宫旁浸润但未达盆壁,经两次动脉介入化疗后局部肿瘤完全消退。术后病理检查仅见少量退变鳞状细胞和灶性糜烂,未见癌残留。而术前后装组23例,CR 0例,PR 10例,总有效率43%,与术前介入组比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认为,术前介入化疗致宫颈局部肿瘤缩小而使宫旁组织松动,为彻底手术创造了条件。
有研究人员[6]报道术前病灶的各级血管、淋巴管未被破坏,病灶周围组织、区域淋巴道及微血管中亦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药物杀灭癌细胞,使癌灶缩小,期别降低,控制淋巴管、血管内的转移,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中、术后的远处转移。本研究中,术前介入组的淋巴结转移率20%,明显低于术前后装组的52%,差异显著,并更低于Panici等[7]报道的巨块型(>4 cm)及中晚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80%这个数值。这种结果可能与术前化疗消灭了淋巴结的微小转移灶有关。而无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也明显下降,由此可提高生存率。术前介入组的3年生存率为84%,明显高于术前后装组的52%,进一步证明了Fujiwaki等[8]报道的手术配合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生存率的观点。
目前,介入化疗技术日趋成熟,操作简便,在Χ线透视下清晰可见导管所在位置,动脉造影可定位肿瘤血供。本研究25例介入化疗病例58次插管均未发生并发症,化疗反应轻,病人易于接受。术前介入化疗和术前后装相比,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利于手术切净,控制远处转移,且设备简单,易于推广。许多基层医院尚无腔内后装治疗机,故术前介入化疗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SELDING S L.Catheter replacement of needle in percntaneous arteriograpy.New techniqne[J].Acta Radiol,1953,39:368370.
[2]MINAGAWA Y,KIGAWA J,IRIE T,et al.Radical surgery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ⅢB cervical cancer[J].Ann Surg Oncol,1998,5(6):539543.
[3]SNGIYAMA T,TAKASHI N,YASUYUKI H,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or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J].Gynecol Oncol,1998,69:130136.
[4]陈春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