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
3.2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意义
认识到各分期淋巴结转移机率对指导治疗非常有意义:有学者提出,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指征包括:①肌层浸润>1/3;②宫颈受侵;③宫外转移;④扪及主动脉旁淋巴结。也有人提出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指征包括:①大块的盆腔阳性淋巴结;②附件转移;③肌层浸润>1/3。北京协和医院将137例I期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即A组(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B组(广泛/次广泛全子宫切除),C组(AB+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观察结果显示I期子宫内膜癌扩大手术范围或行淋巴结切除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种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率也没有直接关系。作者认为对I期低危因素者行淋巴结切除术意义不大,反而增加并发症,淋巴结切除的适应征仅限于伴有高危因素者或是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本文39例晚期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2例,其中有9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上应强调系统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但是否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淋巴结切除术,本资料显示,Ⅲc期患者G3占44.4%,说明病理分级3级(G3)的淋巴结转移明显增加,因此,术前诊刮病理若为低分化癌,术中应考虑行淋巴结切除术。
3.3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3.3.1 放疗 术后放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高危因素患者的复发或作为手术范围不足的补充。复发的部位多在阴道顶端,术后放疗可减少复发。Ⅰa期G2~G3或Ⅰb和Ⅰc期病人术后给予阴道穹窿腔内照射表面总量60GY。盆腔淋巴结转移或中高危病人未作盆腔淋巴结切除及盆腔有残留肿瘤者,术后作盆腔外照射40~50Gy,4~5周。全盆腔放射同样也可达到控制阴道复发的目的。Ⅲ期及以上应予盆腔外照射。淋巴结阳性者应行全盆腔照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者应行腹主动脉旁放疗。
3.3.2 化疗 抗癌药物对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比孕激素差,多用于分化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阴性或为晚期复发癌的辅助治疗。主要药物为DDP和ADM,有效率分别为42%和38%,因高危病人常有盆腔外复发,系统化疗可消除术中肉眼未能见到的病灶。给药途径除常规全身化疗外,对有盆腔腹膜种植转移或腹水癌细胞检查阳性者,可采用腹腔灌注化疗或盆腔动脉给药(包括动脉插管化疗和介入化疗)。子宫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因盆腔早期播散,预后不良,术后应尽早给予化疗,用CP、CAP或CAF方案为宜。
3.3.3 激素治疗 孕酮类药物对子宫内膜癌有肯定的疗效。激素用法不一,既有术前应用者,也有术后应用者,常用做术后或放疗中的补充治疗,以高效药物、大剂量、长疗程为好,4~6周可显效。对癌瘤分化良好、PR阳性者疗效好,对远处复发者疗效优于盆腔复发,治疗时间至少一年以上。大规模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未显示出辅以孕激素能够改善内膜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故目前激素治疗多用于晚期和复发转移患者,孕激素的有效率<20%。其敏感性与孕激素受体有关,缺乏受体者敏感性下降,高分化较低分化者受体水平高,敏感性也高。另一激素类药是他莫昔芬(TAM),此药与雌激素竞争受体,有抗雌激素作用,还可促使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应用时患者对孕激素的敏感性增加,但应注意抗孕激素的患者用TAM也无效。
总之,子宫内膜癌Ⅲc期患者预后明显差于Ⅲa期,Ⅳb期患者较易发生肺转移,且预后很差。手术为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术中注意盆腹腔病灶是单个或多个,术后病理检查应注意宫旁组织有无肿瘤浸润、宫旁血管和淋巴管有无癌栓等,以便明确分期,评估预后,治疗应综合化疗、放疗以及孕激素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主编.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519
2 张惜阴主编.临床妇科肿瘤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135
3 Burke TV, FowlmwC, Warrow WC. Clincal aspects or risk in women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J].J Cell Biochem, 1995,23(suppl):131136
4 Greven KM,Laneiano RM,Corn B, et al. Pathologic stage Ⅲ endometrial carcinoma[J]. Cancer, 1993, 71(11):36973702
5 Mariani A,Webb MJ, Gali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