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术前血清CA125值大于正常上限35 U/mL;⑤术后予TP[艾素(多西他赛,Taxotere,T)+ CBP/DDP(P)]方案化疗,第1次化疗在术后一周进行,T为静脉化疗,剂量75 mg/m2,CBP/DDP腹腔化疗至少2个疗程,DDP的腹腔化疗剂量为75 mg/m2,CBP的腹腔化疗剂量为400 mg/m2;T静脉化疗后1 h予腹腔化疗,腹腔穿刺成功后依次滴入5%低分子右旋糖苷500 mL、5%葡萄糖500 mL + CBP/DDP、50 g/L葡萄糖1 000 mL;顺铂化疗前1 d开始连续3 d进行水化(每天静脉补液量为2 500 ~ 3 000 mL),同时腹腔用药后1 h使用硫代硫酸钠静脉缓慢滴注;化疗前用药一样;化疗间隔为3~4周;⑥术前及化疗前有血清CA125测定的具体数值。
1.1.2 分 组 ①DDP组:腹腔化疗用药为DDP者,共20例;②CBP组:腹腔化疗用药为CBP者,共17例。
1.1.3 血清CA125测定 采用化学发光法,主要试剂使用美国德普公司产品,根据说明书操作和质量控制,正常值上限为35 U/mL。术前1 ~ 7 d及化疗前1 ~ 3 d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CA125的具体数值。
1.1.4 化疗不良反应监测 每次化疗期间及化疗后有记录化疗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胃纳)、骨髓抑制(白细胞)、肝肾功能(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脱发、腹痛及腹腔化疗中止情况等。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化疗不良反应差异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CA125值及其下降水平域值大且不符合正态分布,先转换为自然对数值,检验呈正态分布后再用t 检验来比较两组的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型及分级、手术后残余病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CA125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及第一次化疗前的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1次化疗后,DDP组CA125值比CBP组能降到更低水平,P值为0.04(P < 0.05),但第2次、第3次或第4次化疗后两组的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DP组经2次化疗后CA125全部降至正常,CBP组经3次化疗后全部降至正常(表2)。
手术后有肉眼残余小病灶的DDP组与CBP组,第1次及第2次化疗后,DDP组比CBP组CA125均能降到更低水平,P值分别为0.03和0.04(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DP组经2次化疗后CA125全部降至正常,CBP组经3次化疗后全部降至正常(表3)。
手术后无肉眼残余病灶的DDP组与CBP组,第1次、第2次及第3次化疗后,DDP组与CBP组的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病例经第一次化疗后CA125均全部降至正常(表4)。
2.3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的化疗不良反应按WHO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统计,分Ⅰ、Ⅱ、Ⅲ、Ⅳ级。两组在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脱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腹痛方面,Ⅰ级腹痛的发生率DDP组(40%,8/20)与CBP组(18%,3/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5)。
本研究有24.3%(9/37)的病例能完成4次腹腔化疗,中止腹腔化疗的病例即改为静脉化疗。只有1例完成了6次腹腔化疗,前3次为顺铂化疗,后改为卡铂化疗3次,换药原因病历中未注明,但也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记录。而两组因腹腔穿刺困难、注液困难或病人害怕腹腔穿刺用药等原因而中止腹腔化疗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6)。
3 讨 论
3.1 顺铂与卡铂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近期疗效比较
卵巢癌腹腔内化疗用顺铂和卡铂均安全,药代动力学上的优越性相似,不论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临床治疗的反应率也相似[3],故临床上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可选用顺铂或卡铂。我院自1985年始应用以顺铂腹腔化疗为主的方案治疗卵巢癌[4],之后卡铂也选用。我院大部分病人是在术中关腹时即用顺铂或卡铂腹腔化疗,本研究为排除关腹时药物的渗漏,以及能取得手术后第一次化疗前的CA12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