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ic PCR, UMP)引物为:为5′-TTTTGATGTAGATGTTTTATTAGGGTTGT -3′(forward),5′-ACCACCTCATCATAACTACCCCA-3′ (reverse)。
两轮PCR反应体系都为30 μL。第一轮PCR的条件: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6 ℃退火30 s,72℃延伸30 s循环40次,72 ℃再延伸5 min。第二轮PCR的退火温度为61 ℃,循环25次。PCR产物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并成像。第二轮PCR产物大小分别为115 bp (MSP)和124 bp (UMP)。
1.4 免疫组化
组织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本,制成4 μm的切片。将切片脱蜡,水化,浸入30 mL/L的H2O2溶液中,置于室温下10 min,封闭内源性过氧化酶。再置于pH 6.0的0.01 mol/L枸橼酸缓冲液中,微波炉加热修复抗原。将切片置于5 mL/L的牛血清白蛋白中孵育5 min,减少非特异性染色。滴加第一抗体:鼠抗人hMLH1蛋白单克隆抗体 (购自Zymed laboratories Inc)约20 μL,工作浓度1∶50, 4 ℃孵育过夜。PBS洗涤,滴加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置于37 ℃孵育30 min,PBS洗涤,滴加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置于37 ℃孵育30 min,PBS洗涤,DAB显色。蒸馏水冲洗,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
hMLH1蛋白产物表达特征:正常细胞hMLH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而且各种病变组织中hMLH1基因产物的表达特征基本相同。每例均随机观察5个视野( × 200),参照文献报道的判定方法进行计数:阳性着色细胞数≥10%为阳性表达,阳性着色细胞数<10%为阴性表达。在高倍视野下拍照( × 400)。
1.5 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果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两种不同的组织标本进行比较, 采用Chi-square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以P < 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种组织hMLH1蛋白表达的比较
hML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的表达率为51.40%(19/37),在正常的增生期内膜组织表达率为85.00%(17/2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图1)。
2.2 两种组织hMLH1基因甲基化率的比较
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hMLH1基因的甲基化率为43.2%(16/37),在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15.0%(3/20)。肿瘤组织中hMLH1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图2)。
2.3 两种组织中hMLH1的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到的16例hMLH1甲基化阳性的组织有2例, hMLH1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12.5%),未发生甲基化的21例中有17例表达hMLH1蛋白表达(表达率80.9%),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P < 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检测到的3例发生甲基化的组织有1例蛋白表达(表达率为33.3%),未发生甲基化的17例中有16例表达阳性(表达率94.1%),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P < 0.05)。
2.4 临床病理因素与hMLH1蛋白表达及DNA甲基化的关系
hMLH1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G1, G2, G3)有关(P < 0.05),但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肿瘤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和肿瘤宫颈浸润无相关性(P > 0.05)。hMLH1的甲基化与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和肿瘤宫颈浸润均无相关性(P > 0.05,表1)。
3 讨 论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是重要的突变避免系统,它通过校正正常DNA代谢中产生的碱基错配及调节DNA损伤所诱导的凋亡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2]。它首先是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syndrome, HNPCC)中发现,HNPCC患者家族成员中常携带错配修复基因改变,该改变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分子缺陷机制[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