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活检及加用低剂量孕激素。绝经妇女局部使用雌激素出现阴道出血者应进行充分评估。已有资料提示,CEE乳膏也可安全地用于外阴皮肤萎缩。(2)雌二醇阴道片。使用亲水性缓解17-β雌二醇(每片含雌二醇25μg)阴道片可由阴道给药。每3天1片放在阴道上部,与阴道黏膜接触后形成一层胶状薄膜,可使雌二醇迅速弥散。Eriksen等[9]报道,每周使用阴道片2次,较安慰剂明显有效。治疗12周后89%的妇女显示阴道萎缩逆转,阴道干涩感缓解。其他研究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7]。
3.2 对尿路下段功能失调的应用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低下,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萎缩退化,据有关研究报道[10],阴道前壁组织雌激素受体有ERβ和ERα两种亚型,且ERβ占优势,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可造成阴道前壁组织ERβ表达减弱,影响雌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女性泌尿生殖道支撑组织萎缩和张力减退,再加之分娩损伤,长期增加腹压或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等因素,易致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及张力性尿失禁。常表现为尿失禁,尿道和膀胱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影响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补充雌激素对尿路下段功能失调也有一定效果[11]。2004年Cochrane 图书馆对雌激素治疗尿失禁的作用做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雌激素治疗能治愈和改善尿失禁的主观症状,与安慰剂比较,总有效率为50%比25%,对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率为57%比28%,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率为43%比27%。由于阴道用雌激素在尿失禁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系统评价还不能确定其效果[12]。梁海先[13]观察绝经后妇女阴式手术前后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将绝经后妇女患有Ⅱ度、Ⅲ度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阴道前后壁脱垂及伴或不伴有张力性尿失禁而实行阴式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在手术前后进行HRT,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阴道健康评分、阴道黏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明显增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绝经后妇女阴式手术前后应用HRT并局部用药安全可行且临床疗效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加用孕激素后反而会增加尿失禁的发病风险,近来的一项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口服倍美力0.625mg与安宫黄体酮2.5mg 4年,与安慰剂比较,激素治疗组尿失禁的改善率下降(21%比26%),症状恶化率增高(39%比27%),每周尿失禁的发作次数也增加。有关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雌激素替代治疗成为争议焦点[14],有必要对雌激素长期替代治疗对膀胱尿道产生何种影响做进一步研究,从细胞水平为目前的大宗临床随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3 对泌尿道感染的应用 反复泌尿系感染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为33%[5]。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pH 值升高,细菌易于繁殖而导致阴道炎症,又因妇女特殊的生理结构,容易并发反复的泌尿系感染。目前临床常用的替勃龙(利维爱),它是一种人工合成“模仿性腺”的甾体激素,为混合雌孕雄激素类药物,主要成分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7-甲异炔诺酮活性物质,它本身的激素活性很弱,口服后在肝脏和小肠迅速被转化成3α-羟基衍生物、3β-羟基衍生物和Δ4异构体。其中3α-羟基衍生物和3β-羟基衍生物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Δ4异构体主要与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结合,具有孕激素和雄激素样作用。替勃龙在阴道局部显示雌激素的活性,其雌激素作用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合成与分泌糖原,同时促进阴道乳酸杆菌的再生,恢复正常的酸性环境,改善阴道和下尿道的萎缩,提高局部抵抗力,降低阴道、尿道感染率。同时替勃龙的孕激素和雄激素样作用又可以抵消它在子宫内膜的雌激素活性,减少了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保证子宫内膜的安全[16]。杨红星等[17]探讨了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96 例绝经后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2 个组。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组(A组)与环丙沙星治疗组(B组):共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各临床参数的变化和随访期病情复发率。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经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血清雌二醇水平、阴道乳酸杆菌、pH值及健康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安全、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