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消糜栓联合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聚维酮碘棉球消毒阴道及宫颈,用手持式治疗枪头顶端超声发射面接触宫颈开始扫描,扫描时以宫颈外口为圆心,弧形画圈,连续扫描, 速度1~2 mm/d, 治疗区域要超出糜烂面0.5 cm,治疗深度至糜烂面充血水肿,且有凹陷发白即可。对于腺囊肿可以点射放出黏液。术后口服抗感染及止血药物5 d,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阴道塞入消糜栓1枚(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连用4周。

  1.2.2B组予微波治疗采用南京启亚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TC4型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微波治疗功率为4 W。治疗前检查同A组。治疗时消毒宫颈后微波辐射头紧贴宫颈逐点移动,将糜烂面逐点辐射一遍,边缘超出病变约2 mm。治疗后糜烂面呈暗黄色,创面扑上一层锡类散粉。

  1.3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周期,未给予其他治疗。治疗后记录术中术后局部反应,术后每月复查1次,至治疗后2~3个月复诊检查,并判定疗效。

  1.4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宫颈糜烂面、纳氏囊肿消失,宫颈光滑, 肥大宫颈已缩至正常, 症状消失。有效:Ⅰ度糜烂面缩小>70%, Ⅱ度糜烂转为Ⅰ度, Ⅲ度糜烂面转为Ⅱ度,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及宫颈体征未见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 检验。第3期消糜栓联合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刘秀梅,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一次痊愈率A组92%,B组6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略)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B组治疗后,宫颈有不同程度水肿,阴道排液量多,阴道出血,结痂是常见并发症,有瘢痕形成。A组治疗后仅有一过性水肿,无结痂及瘢痕形成,阴道排液量及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详见表2。表2两组并发症比较[n(略)]

  3讨论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长期存在易变异,发展为宫颈癌,故定期进行宫颈疾病筛查非常必要,一旦发现有宫颈炎,应早期、及时治疗。消糜栓主要成分为中药(人参皂甙、紫草、黄柏、苦参、枯矾、山茶、冰片),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止痛、去腐生肌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苦参具有抗病毒、细菌、滴虫、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作用;能促进机体免疫反应,增加末梢血管的白细胞数,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炎症损伤黏膜的更新修复;并能直接抑制和破坏癌细胞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凉血止痒作用。由于慢性宫颈炎常伴有结缔组织增生等形态学改变,单用消糜栓难以发挥彻底治疗的作用。聚焦超声治疗是近年新发展的一种无创性治疗技术,目前已应用于良性和恶性肿瘤[3~4],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定位性和能量沉积性,透过表层组织聚焦于特定深度的靶区组织,利用其产生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空化效应等生物学效应,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病变组织,使细胞膜失去连续性而不损伤其他周围脏器和组织。另外,其他物理治疗方法是集中于上皮表层细胞,治疗后仅表层组织坏死脱落,而深处仍可能存在感染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诱因存在时就容易复发。而聚焦超声则是由深及表的治疗方法,且副反应较轻,是一种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安全有效新方法。本研究表明:对慢性宫颈炎的一次痊愈率消糜栓联合聚焦超声明显高于微波治疗组(P<0.05)。术后阴道排液较其他物理治疗明显减少,色清,持续1周左右;术中没有结痂,术后没有脱落的过程,故出血明显减少,绝大部分为少量的渗血;愈合后宫颈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形态,宫颈没有瘢痕形成,不会导致宫颈狭窄而影响生育,对有生育要求妇女的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也没有限制。综上所述, 消糜栓联合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是有效和安全的,与其他物理治疗相比较,具有安全性高,治疗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Falk L, Fredlund H, Jensen JS. Signs and symptoms of urethritis and cervitis among women with or without mycolasm agenitalium 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J].Sex Transm Infect, 2005, 81(1): 73-78.

  [2]乐杰. 妇产科[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

  [3]Po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氟康唑配伍克霉唑栓联合用药与氟康唑单
    动脉溶栓联合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