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红外光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糜烂效果。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采用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用奥平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43例均痊愈;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4.108, P<0.01)。对照组39例均无明显不适,观察组23例术中下腹部出现轻微坠胀疼痛感, 但能忍受, 无出血。结论: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疗效高,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念珠菌、滴虫、淋菌 红外光;干扰素;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炎症性疾患之一,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50%[1],且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因此积极治疗本病对保障妇女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笔者采用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43例,并与单用奥平干扰素者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病例为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我院妇科门诊接诊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82例,年龄20~53岁,平均34岁。根据乐杰主编[2]的妇产科学第5版中慢性宫颈炎分度(Ⅰ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Ⅱ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Ⅲ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属宫颈糜烂Ⅱ度45例,宫颈糜烂Ⅲ度37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作:(1) 阴道分泌物常规涂片检查,排除念珠菌、滴虫、淋菌等特异性阴道炎;(2)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排除宫颈上皮内瘤CIN23及癌细胞;(3)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做电子阴道镜检查。急性及Ⅰ度宫颈炎不列为研究对象。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的年龄、宫颈糜烂分度等相似,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广东威尔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E9608(Ⅱ)多功能红外光治疗仪,于月经净后3~7d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拭净糜烂面粘液、药液,根据病变程度设置功率强度13~15W,治疗时间3~4s,光棒距治疗部位0.5cm,治疗至糜烂面全部发白为止,治疗面积稍超过糜烂面边缘。治疗结束当晚阴道深部放置奥平干扰素(武汉天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粒,隔天放置,共6次。禁坐浴及性生活2个月。对照组:阴道深部放置奥平干扰素1粒,隔天放置,共6次,禁坐浴及性生活1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第8周行电子阴道镜复查。
1.3 疗效标准
治愈:宫颈创面全部上皮化,新生的鳞状上皮碘试验阳性;有效:宫颈糜烂面改善Ⅰ度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两组疗效比较:Hc=54.108, P<0.01。
2.2 副反应
对照组39例均无明显不适。观察组23例术中下腹部出现轻微坠胀疼痛感,但能忍受,无出血和其他不适。
3 讨论
宫颈糜烂的病因复杂,过去认为与物理、化学刺激、损伤或细菌及原虫等感染有关。近年来,重视了生物病因研究,发现宫颈糜烂的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抗菌药物及物理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抑制和杀灭感染的病毒,且有一定副作用和禁忌证。本文采用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取得满意效果。红外光治疗原理:利用病变组织能吸收红外光生物效应的机理,通过光辐射的热传导辐射人体组织表面,通过光的生物复合效应使表面病灶组织蛋白固化,血管闭塞,并提高分子的活性,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和改善微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生物作用[3],应用于局部病变部位,使病变局部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此外,其激素样作用可降低人体血清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使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减少,改善阴道内环境,促进鳞状上皮再生,从而加速糜烂面愈合。本文结果显示,奥平干扰素单用治疗宫颈糜烂虽有一定的效果(有效率为71.8%);但与红外光联合使用能起到互补增强疗效作用,有效率高达100%,两组疗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