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周,其中瘢痕子宫37例,巨大儿23例,双胎妊娠9例,3型胎盘早剥3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程延长8例。统计我院2007年9月~2008年8月间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存在的剖宫产93例为对照组,患者年龄19~37 岁,孕周36~42周,瘢痕子宫46例,巨大儿29例,双胎妊娠7例,胎盘早剥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程延长9例,术中未行预防性子宫BLynch缝合。两组在年龄、孕周及孕产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无子宫、附件合并症,两组剖宫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指征比较(略)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47.6±5.3)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38.0±7.1)min,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
2.2 产后出血量
研究组的产后24h出血量为(330±90)mL,产后出血1例,为3型胎盘早剥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术后6h出血量为1600mL,24h内出血量为1750mL,予输血治疗;对照组出血量为(470±130)mL,产后出血7例,出血量500~2500mL,5例输血治疗。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患者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2.3 子宫切除
研究组无子宫切除,对照组的子宫切除数3例(瘢痕子宫1例,双胎妊娠2例)。
2.4 术后住院天数
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为6.4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为6.7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产后42d复查时体格检查及B超均未发现异常,子宫复旧好,未发现肠管嵌顿等并发症。
3 讨论
子宫BLynch 缝合术即背带式缝合术是英国MilfonKeynes 医院首次报道的一种外科手术控制产后出血的缝线方法,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处理产后出血的新方法。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正常情况下胎盘娩出后宫腔容积缩小,肌纤维收缩加强,交织于子宫肌纤维间的血管被压迫而止血,同时开放的血窦关闭,使子宫出血少或停止。影响子宫收缩及缩复功能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镇静剂麻醉剂过多使用,产科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征等,及子宫因素如巨大儿、疤痕子宫、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等。当上述患者行剖宫产时,这些因素都成为引起剖宫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及安全易行等诸多优点,早应用可避免增加输血、感染机会以及失血性休克、DIC 的发生,并完全保留生育功能,避免子宫切除,而切除子宫不仅破坏盆腔解剖结构,使育龄女性永久丧失生育功能,而且切除子宫还影响卵巢的血供和内分泌功能,继而出现卵巢早衰,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及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的提早出现,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4]。因此,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设法保留子宫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组行预防性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手术时间虽比对照组延长5~8min,但产后出血率却远低于对照组,仅1例输血,产后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数为零,且手术耗材少,仅用1根可吸收线。对照组有6例输血,因产后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为3例,因此,预防性BLynch缝合术能明显减少出血和避免输血、医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且不延长术后住院天数,不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本研究中对照组3例子宫切除的患者,有2例(1例为疤痕子宫、1例为双胎妊娠)在剖宫产术后6h因宫缩乏力,出血累计超过2000mL,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后无效后行子宫切除。1例在手术结束时常规按压宫底,因子宫收缩乏力,见阴道持续流血,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2h无效,行子宫切除。目前尚无一种绝对有效的方法能够预测和处理剖宫产术后出血。 因此,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产后出血发生后再采取治疗措施,当有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存在时,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5]。以预防产后出血为目的,当有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高危因素存在时及早行子宫BLynch缝合,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轻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