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 附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
压痛明显,血压105/47mm Hg,急行实验室检查:红细胞1.9×1012/L,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压积0.173,出血时间4分钟,凝血时间2分钟。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3周,质地中,轮廓清楚,阴道后穹窿穿刺阴性。即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宫术,宫腔深度13.5cm,吸出陈旧性积血,后为新鲜血液,无组织残留,宫腔轮廓清楚,宫颈下段前壁无附着感,出血不止,宫颈注射催产素20U未见效,即行剖腹探查术,见:少许淡红色腹水,子宫增大如孕9周,质地软,外观轮廓完整,子宫前壁相当子宫峡部膀胱腹膜反折处见有瘀血,呈紫蓝色隆起,触及有空虚感。考虑为子宫手术瘢痕破裂出血,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失血约1 000ml(包括清宫时出血),输血900ml。术后第7天腹部切口拆线,Ⅰ期愈合。查血β-hCG阴性。胸部X线片提示心肺未见异常。 病理报告:子宫标本大体观:子宫峡部前壁肌层全层横裂,裂口宽度约达子宫峡部周径的50%,裂口周围组织瘀血、坏死,呈暗红色。沿子宫前壁纵形将子宫标本切开,见宫腔内无组织残留,子宫峡部裂口处有纤维素样物质附着,子宫颈及子宫腔内均未见异常。子宫下段前壁(宫颈内口上0.2cm)妊娠,局部肌层全层破裂出血。镜下见:破口处子宫壁全层出血坏死,其上附着有绒毛组织、蜕膜组织及散在的滋养细胞,肌内血管壁周围有蜕膜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图1),血管的部分内皮细胞被血管内皮样滋养细胞所代替(图2)。子宫颈内口处亦可见出血、坏死及蜕膜组织,子宫体内膜则呈分泌期改变,未见蜕膜或绒毛组织。
图1 子宫破裂口处子宫壁全层出血坏死,其上附着有绒毛组织、 蜕膜组织及散在的滋养叶细胞。HE×100
图2 血管部分内皮细胞被血管内皮样细鸡蛋所代替, 血管内可见滋养细胞栓。HE×100
讨论
一、胎盘绒毛植入的发生机理 胎盘绒毛植入是妊娠罕见的并发症,实际发生率很难统计,因为有一部分保守治疗的病例不能行病理检查而得不到明确诊断。绝大多数胎盘植入都是在足月分娩处理第三产程时才发现。早期妊娠发生胎盘植入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并复习近几年国内5例[1-3]及国外9例[4-10]的文献报道,其发生情况如下,其中6例停经后有阴道流血史;4例自发性子宫破裂[4-7],致腹腔内出血及休克,在剖腹探查术中诊断;10例人工流产或清宫术时,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出血量达800~3 500ml不等,包括4例第1次刮宫后持续阴道流血不止,第2次清宫时发生大出血;14例均行子宫切除术,妊娠部位在子宫下段,经组织学诊断为胎盘植入,14例病例均有1次以上的剖宫产史,与本例报道类似。 生理情况下,在孕卵着床及胎盘形成过程中,大量的滋养细胞弥漫性浸润胎盘床,这时子宫内膜间质转化成富有糖原的蜕膜细胞。随着滋养细胞浸润越多,间质蜕膜化的程度就越大。因此,一般认为,蜕膜形成是为了抑制滋养细胞进一步的浸润。在胎盘植入的病例中,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有缺陷,受精卵如在此处着床,间质不能充分蜕膜化,一方面屏障作用消失,不能阻止滋养细胞的浸润;另一方面胚胎绒毛在蜕膜化不良的组织中难以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而发生植入。可见,子宫粘膜缺乏或缺陷是胎盘植入的病理基础,因此,所有子宫内膜疾病都容易发生胎盘植入,包括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瘢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或残角子宫切除术后及有刮宫、徒手剥离胎盘、子宫内膜炎病史等。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处,内膜局部常有缺损,受精卵在此着床时也不能进行充分的蜕膜化,或原着床在正常的子宫内膜,在发育过程中,滋养细胞扩张到蜕膜化不良的子宫内膜部位。因此,孕卵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局部子宫内膜缺陷处着床时,极易发生胎盘绒毛植入。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测定 下一个医学论文: 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法使用七年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