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期妇女骨量变化的临床观察 |
|
smn;3.14 -5.43±4.35 -5.23±3.04△ 6 7 -5.61±1.10*△ -2.39±1.01 -8.43±1.93* -5.07±2.60 12 7 -2.16±1.04 -2.05±1.66 -8.28±3.61△ -2.84±3.13△ D组 3 38 -5.54±0.58*△ -4.49±0.93* -7.39±1.36* -4.17±0.84*△ 6 34 -4.77±0.65*△ -4.63±0.91* -7.81±1.46* -5.03±1.18* 12 30 -0.03±0.85 -4.60±0.97* -8.51±1.69*△ -5.58±1.24*△
注:1.产后6个月,B组失访1例、D组失访4例;产后12个月,B组失访2例,D组失访8例。2.与基线值比较,*P<0.01 **P<0.05,与A组比较,△P<0.05
2.产后BMD变化与钙摄入量的关系:完成4次饮食调查者共40例。4组孕晚期钙摄入量均较高,哺乳者产后仍保持较高的钙摄入,而断奶后钙摄入量减少。见表2。钙摄入量与BMD变化无相关关系。
表2 各组产妇孕晚期与哺乳期钙摄入量比较(mg/d,±s)
组别 例数 孕晚期 产后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A组 6 902±569 777±334 550±312 442±190 B组 7 880±455 743±578 466±273 420±170 C组 6 666±323 1013±488 485±231 638±280 D组 21 860±489 830±436 923±630 633±504
3.产后PRL和E2的变化:产前3天PRL水平,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产后PRL降至正常;哺乳妇女PRL持续较高水平,随哺乳频率减少和停止,PRL降至正常。见表3。
表3 各组产妇血PRL水平的变化与哺乳的关系(mg/L,±s)
组别 总例数 孕晚期 产后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A组 7 429±200 17±15 17±10 10±8
B组 8 301±179 34±29 8±11 17±18 C组 7 384±135 57±50*** 29±23 10±2 D组 38 297±158 62±34*** 34±23 13±14
*B组1例、D组4例失访,**B组2例,D组8例失访,***与A组和B组比较,P<0.05 长期哺乳者闭经时间延长,在产后6个月,D组34例哺乳妇女中,17例闭经,闭经者E2水平低于已转经者(P<0.05)。腰椎、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BMD亦低于已转经者,在腰椎的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 三、讨论 1.哺乳可致BMD降低:Sowers等[1]用DXA测量了64例白种人哺乳妇女产后6、12个月腰椎和股骨颈BMD,发现BMD的明显下降只发生在至少哺乳6个月的妇女。我国妇女哺乳期BMD分析显示,骨量的变化不仅与哺乳时间有关,也明显受哺乳频率和闭经的影响。哺乳>6个月的妇女,因哺乳频率高,在产后3个月BMD即出现明显下降,尤以股骨Ward三角区显著,其次为腰椎、股骨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膜外子宫颈锥切式子宫切除术 下一个医学论文: 姐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