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3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伴先天性色素巨痣一例 |
|
潘福娟 高嵩 郑奇 于文杰 崔吉
患儿男,第1胎,足月剖宫产,出生6天,体重3 500 g,身长48 cm。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及躯干、四肢散在较多黄豆至钱币大小不等的黑色及褐色斑片及斑块,病变部位皮肤明显增厚、粗糙,以中下腹部、脐周、腰背部至臀、外阴及双大腿近端明显。色素痣呈对称性浸润性黑褐色片状,增厚明显,呈裤套状,表面粗糙呈兽皮样改变。诊断:先天性色素巨痣。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患儿双亲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 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分析,观察30个细胞核分裂相,分析3个核型,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3)(pter→P22∷q28→P22∷q28→qter);其母核型为46,XX,inv(3)(pter→P22∷q28→P22∷q28→qter);父亲染色体核型正常。 讨论:染色体臂间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之一,即在一条染色体长短臂上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倒转位置后重接形成的,由于臂间倒位没有引起明显的遗传物质缺失,所以患儿大多数表型正常。本例母子二人均为3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无表型效应改变的携带者,其母皮肤正常,提示患儿3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是由母亲遗传而来,可能与其先天性色素巨痣无关。本病例较罕见,患儿先天性色素巨痣,主要是由于黑素细胞数目及活性增加所致,随着婴儿长大,皮损表面可皱折或疣状,更加粗黑,多毛。其中约10%有恶变倾向,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132011 吉林市中心医院
上一个医学论文: CD40 CD40L在细胞介导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结核性风湿症误诊一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