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简单畸形和一些复合畸形,如法乐四联症等。其中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20%左右。由于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基本能自行愈合,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矫治,否则,可能会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影响患儿发育,发生心力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永远丧失手术矫治时机。因此及早开发出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已引起了广大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需外科开胸手术就可进行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法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新近Amplatzer封堵器的问世,更是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了根本的改观,极大地拓宽了介入治疗适应证,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简化了操作方法。Amplatzer封堵伞是由适宜大小和形状的由记忆金属编织而成的双片伞形装置,在X线或/和超声波的引导下,通过导管送达异常通道部位,修补这些先天性的不足,达到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房间隔缺损伞堵术主要适用于左向右分流的二孔型房间隔缺损,与其它封堵器相比,它的优点是:(1)操作更为简便安全,成功率高;(2)对股静脉的损伤小(使用6F输送鞘),体表不留疤痕,尤其适用于幼儿;(3)封堵器不易发生脱落或移位现象;(4)术后恢复快。即使有少量残余分流,48h后即可全部消失;(5)可封堵缺损直径不大于24mm的肌部缺损和绝大部分膜部和膜周部室缺。我科自2002年7月在国内率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医学新进展、手术方法、术后注意事项等,特别是术后需要平卧12h以减轻下肢血管张力,防止穿刺部位出血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并让其观看手术录像,使其对治疗有一些感性认识,同时多与患儿接触,讲解一些易懂的相关知识,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1.2 患儿住单人房间,注意消毒隔离及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其处于最佳手术状态。
1.3 常规行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监测,超声心动确定缺损大小、位置及有无合并其他畸形。行血常规、电解质、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
1.4 给予术前准备 (1)备皮范围自脐下至大腿上1/3。(2)行碘造影剂过敏试验。(3)术前6h开始禁食。(4)术前0.5h排尿并肌肉注射术前用药。(5)心导管手术室备好各种急救器械及药品。
2 术中护理
2.1 术中密切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变化。
2.2 部分病例术中可出现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多无需治疗,术后即刻或24h内即可恢复。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患儿乘平车返回病房,保持穿刺肢体伸直位,检查穿刺处包扎是否良好,有无渗血、血肿。
3.2 患儿去枕平卧4~6h,头偏向一侧,禁食水,以防止患儿因误吸出现窒息情况。
3.3 保持下肢伸直并制动6h,股静脉沙袋压迫4h,绝对卧床12h。每15min观察一次下肢远端皮肤颜色、温湿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判断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1次/h,直至绷带拆除。
3.4 制动期间做好宣教及生活护理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用安慰、鼓励、诱导的方法,必要时遵 嘱予小剂量镇静剂。
3.5 术后4~6h患儿苏醒后即可进食、进水,以防止因禁食时间过长而引起低血压。避免食用产酸、气食物,如:牛奶、饮料、豆制品等;不吃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