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门诊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同时对患儿既往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是否易感冒、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精神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定。

  2.1.1 综合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控制:喘息平息,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显效:喘息平息,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听诊两肺偶闻哮鸣音及湿性啰音;(3)有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状有所好转,听诊双肺散在分布哮鸣音及粗湿啰音;(4)无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状无改善,听诊双肺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无明显减少。

  2.1.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1.3 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消失;(2)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2级,即由重至轻;(3)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1级,即由重至中,或由中至轻;(4)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两组患儿发作时的证型分布情况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发作时的证型分布情况表1结果表明,入选病例中,属饮热夹杂型病例共64例,占83.12%,寒饮蕴肺型共13例,占16.88%。其中以饮热夹杂型多见。

  2.3 两组患儿的平素情况 在收集病例中,平素易患感冒者58例,占纳入病例的75.32%;平素纳食不佳,易有大便稀溏者66例,占85.71%;平素动则气短,易困乏者46例,占59.74%。

  2.4 两组患儿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儿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儿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内及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at=20.354 ,21.514,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518,P<0.05。

  表3结果表明,经t检验,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均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体征;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6 两组患儿平喘、祛痰、止咳、肺部听诊方面疗效比较 分别见表4~7。表4 两组患儿平喘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3.400,P<0.05。表5 两组患儿祛痰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814,P<0.05。表6 两组患儿止咳疗效比较表7 两组患儿肺部听诊疗效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520,P<0.05。

  表4~7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均可有效改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观察组在平喘、祛痰、肺部听诊方面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改善喘息、咯痰、肺部体征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咳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7 两组患儿平喘、止咳时间比较 见表8。表8 两组患儿平喘、止咳时间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t=1.229,1.924,P<0.05。

  表8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平喘、止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时可有寒饮蕴肺、饮热夹杂、痰热郁肺见证。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止泻方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68例
    香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对小儿呼气氢试验的影响
    小儿肠套叠59例诱发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126例分析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健脾利湿汤加味治疗小儿泄泻50例临床分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
    经纤维胃镜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胃粘膜病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