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传统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问题的思考 |
|
【关键词】 中国医药学 [摘要]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建立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是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之重心。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并针对当前的评价方法提出完善的思路,以期建立能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同时被国际认可的疗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中国医药学; 结果评价; 临床研究 ABSTRACT Clinical effe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the rigorous and scientific methods for clinical effect assessment should be highly stressed in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TCM.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TCM and propose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effect assessment of TCM, in the hope of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system of effect assessment reflecting the superio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CM therapies.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outcome assessment; clinical studies 21世纪的今天,医学模式正逐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感染、营养等单因素疾病转向以机体自身代谢和调控失常为主的多因素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药源性、医源性疾病逐渐增多。针对单一因素、单一环节的现代医学治疗对大多数病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疾病往往疗效欠佳。传统中医药以注重调节机体的平衡而日益彰显其优越性。但中医学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合理阐明中医药的疗效,如何以国际通用的语言诠释中医药治病的机制,是中医药能否融入国际主流医学的关键所在。 1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 1.1 以经验为主对中医“病”的疗效评价 中医药是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诊疗方法的稳态医学。在数千年的医疗活动中,医家朴素地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一些很少的体征来判定疾病的向愈与否,而这些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往往被视为疗效判定的重要部分。中医古籍也是以医案的形式记录医生的诊疗经过,侧重于以某一病症状的改善、消失作为判定临床向愈的标准。现代研究中,人们多效仿西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注重各种率(有效率、好转率、痊愈率)的变化以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指标,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可能遇到的是,患者“病”的指标恢复正常了,但症状仍然存在。例如,能够降低转氨酶治疗肝病的药物,患者服用后,转氨酶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但患者仍有上腹部不舒,食欲不振等不适或痛苦的症状。这就提醒我们对于这种疾病的疗效评价,只重视疾病的生物学指标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患者“人”的一面,那就是治疗的人性化和评价的全面化、客观化和科学化。仅仅注重病因学治疗而忽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社会性,完全沿用西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医中药的疗效,就不能充分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归根结底,就是局限在对某一“病”的疗效评价上,忽视了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中“证”的评价。 1.2 借鉴传统西医评价方法对中医“证”的疗效评价 借鉴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等不同等级的模糊概念来判断疾病的向愈与否,近年来常常被运用到中医“证”的疗效评价中,但是这种方法多是加入了“望闻问切”等过多的主观因素,其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较低,所以就导致了其评价的科学性降低。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从复黄片的临床研究谈谈中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