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人类冻融胚胎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的不孕症患者63例,80个冻融胚胎移植治疗周期,80个冻融胚胎移植治疗周期中来自IVF 71个周期, ICSI 9个周期,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冷冻胚胎来源: 促超排卵、取卵、体外受精及胚胎培养,均按本中心操作常规进行,于取卵术后48~72 h将2~3个新鲜胚胎移植入子宫腔. 剩余的存活胚胎(Fig 1A),采用慢速法冷冻保存,快速法解冻复苏[1].
  1.2方法
  1.2.1胚胎冷冻冷冻液CryoPBS: 含25 g/L人血清白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PBS+25 g/L HAS); FS1: 1.5 mol/L丙二醇+CryoPBS; FS2: 1.5 mol/L丙二醇+0.1 mol/L蔗糖+CryoPBS. 冷冻液及解冻液均来自瑞典Vitrolife公司.  在四孔培养皿1, 2, 3, 4号孔中分别加入1 mL CryoPBS, FS1, FS2, FS2,室温平衡. 将胚胎放入CryoPBS 2~5 min后,放入FS1保持10 min,再将胚胎放入FS2后装入麦管并封口. 将麦管放入冷冻仪(Planer Kryo3601.7,英国)开始冷冻程序:从18℃起,以2℃/min逐渐降温至-7℃,此时用液氮浸透的棉签在麦管接近棉塞的部位进行植冰(seeding),然后以0.3℃/min缓慢降温到-30℃,再快速降温至-100℃程序结束,迅速取出麦管,放入液氮罐(-196℃)保存.
  1.2.2胚胎解冻解冻液TS1: 1.0 mol/L丙二醇+0.2 mol/L蔗糖+CryoPBS; TS2: 0.5 mol/L丙二醇+0.2 mol/L蔗糖+CryoPBS; TS3: 0.2 mol/L蔗糖+CryoPBS. 将解冻液TS1, TS2, TS3及CryoPBS分别按顺序加入四孔培养皿中,从液氮罐中拿出麦管,室温下解冻30 s后,放进30℃水浴中30 s. 剪去一端或拔掉塞子,接上麦管操作器,然后再剪去另一端,小心地将胚胎吹入TS1中,在TS1中孵育5 min,移入TS2 5 min,再移入TS3中5~10 min,将胚胎放进CryoPBS, 37℃下保持10 min. 最后将胚胎放入培养液中培养2~12 h,检查胚胎存活率并记录胚胎形态,有半数以上的分裂球存活的胚胎可以移植(Fig 1B).

 
  1.2.3冻融胚胎移植(FET)时机选择① 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s): 规律月经有排卵的患者一般选择在自然周期进行FET. 在预计排卵日前3~4 d行黄体生成素(LH)测定,同时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排卵后2~3 d或LH峰出现4 d后行FET.② 激素替代周期(hormone replace treatment): 雌激素水平低下的无排卵的患者在激素替代周期内进行FET. 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的第2~3日起,戊酸雌二醇2~8 mg/d, po, 10~14 d后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当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开始加用黄体酮60~100 mg/d,给予黄体酮4 d后,解冻胚胎并FET. ③ 促排卵周期(ovary stimulation cycles): 月经稀发或月经不规律的患者,可给予克罗米芬(CC)或人绝经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当主导卵泡直径≥18 mm时给予hCG 5~10 kU, im. 排卵后2~3 d或注射HCG后84 h行FET.
  1.2.4妊娠监测于移植后15 d查尿或血HCG,若阳性则于停经7 wk行B超检查,见孕囊及原始心管搏动诊断为临床妊娠,继续随访至妊娠结束.
  统计学处理: 年龄、不孕时间、移植胚胎数等定量资料以x±s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SPSS12.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概况与结局80个FET治疗周期,年龄23~36(31.4±3.0)岁,不孕时间1~15(6.3±3.1) a. 解冻胚胎392个,复苏胚胎269个,胚胎复苏率为68.62%. 每周期移植胚胎数1~3(2.6±0.6)个. 19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23.75%(19/80);流产4例,流产率21.05%(4/19);多胎5例(均为双胎),多胎率26.32%(5/19). 已分娩6例,出生婴儿8(男5,女3)名,体质量(2523.8±497.7)g,随访至200412均发育正常,身体健康. 9例继续妊娠中.
 
  2.2年龄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将病历资料划分为2个年龄段,比较临床妊娠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84, P>0.05),<3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人类疱疹病毒6 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
    转化生长因子 亚型及其受体在人类系膜
    用简并寡核苷酸引物构建人类染色体区带
    坦桑尼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血人类免疫缺陷
    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移 来自母性遗传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生命科学及生物产业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粘附 G 蛋白的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呼吸病学的影响和展望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不容忽视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粘附 G 蛋白的研究
    cyclin D1与人类肿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