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复杂胆囊大部切除术86例的临床分析 |
|
理,3例出现胆汁漏,经保守治疗痊愈. 【参考文献】 [1]郑成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分析及预防 [J]. 肝胆外科杂志,2001,13(1):3-4. [2]岳树强,刘正才,窦科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术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766. [3]钟立明,叶建宇,彭毅,等.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的应用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4):260-261. [4]岳树强,窦科峰,李开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8):1716-1717. [5]张魁,范少地,闫志强,等.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28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24):2312-2313. [6]丰丽英,张军,朱永胜,等. 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106-1108. 作者:贾廷印,李文献,杨金华,王立义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疾病 0引言 我院于199509/200506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4186例,其中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所致Calot三角“冰冻”粘连等复杂困难胆囊86例,均施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86(男39,女47)例,年龄36~78(平均52)岁. 其中急性胆囊炎36例,慢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40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10例. 86例胆囊内均有结石. 胆囊壁厚度>5 mm者52例,胆囊萎缩充满结石43例.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平卧位,全部“四孔法”行LC.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 整体观察. 腹腔镜进入腹腔后须探查整个腹腔情况,了解胆囊粘连与毗邻器官的粘连性质,尤其是胆囊颈及Calot三角处的粘连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② 逐层分离进入. 用电钩或电剪切断外围粘连,紧贴胆囊底体用电凝钩或超声刀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暴露胆囊. 当三角致密粘连或高度水肿时,决定行胆囊大部切除. ③ 切开胆囊取石. 以电钩在胆囊壶腹上方切开一小孔,吸引器伸入胆囊内吸进内容物,再横行切开胆囊前壁,仔细止血,小心完整地拔出胆囊内结石,装入标本袋. ④ 胆囊大部切除. 自胆囊与肝床交界处切除胆囊前壁,切缘小心止血;反复冲洗胆囊内部,取净结石并辨认胆囊管开口;以电凝灼烧开口处黏膜,完整分离壶腹后壁以套扎器套扎胆囊管开口,或腹腔镜下缝合封闭胆囊管开口;以电灼法破坏黏膜,处理胆囊后壁. ⑤ 放置引流管. 于文氏孔处置引流管一根,于最下方穿刺孔引出. 结果86例全部一次性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成功,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平均72(45~20) min,术中出血平均48(30~100) mL. 术后腹腔引流多为淡血性,量约30~80 mL,无腹腔感染. 术后2~4 d拔除引流管. 其中3例术后出现胆汁瘘,引流胆汁量约50~100 mL,5 d后引流量锐减,术后8 d拔管. 本组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10 d出院. 术后30 d复查B超,均未见残留结石、胆囊区积液和其它异常,随访6 mo~1 a无异常发现. 2讨论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及胆囊炎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曾被认为是LC的禁忌症,此类胆囊的解剖特点是Calot三角组织明显出血水肿,分离时极易出血,影响视野,在止血时容易造成胆道损伤或横断等严重并发症[1]. 胆道系统的变异较多,急性和萎缩性胆囊炎者,局部的炎症、粘连、疤痕较严重,胆囊三角区解剖辩认困难,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三者关系不易显露,强行分离,易导致出血和胆道损伤. 开腹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部分患者因胆囊条件较差只能行胆囊造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柯萨奇病毒性脑炎117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