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5例临床分析 |
|
其表面的P1蛋白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破坏黏膜上皮细胞;MP抗原与人体的脑、心、肝、肾、皮肤、肌肉等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损 伤;MP感染后至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NO等分泌异常,引起免疫紊乱,多系统器官受损[5]。此外,MP感染的临床和X 线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相比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应结合实验室检查。MP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清IgM抗体、冷凝集试验等。血清学检查是目前诊断MP感染的最好方法。 本组行MP-IgM检测均为阳性,特异性强,对早期诊断有帮助。本组冷凝集试验阳性占16.4%,不具特异性,但其阳性病例多提示病情偏重。MP无细胞壁,胞体内含有RNA和DNA,因此仅 可阻碍病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对MP无效。 治疗MP感染应选择具有影响MP蛋白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组患儿选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MP感染的特点是:多发于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具有小范围流行的特点;起病较缓慢,病程长;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痰少;肺部体征少而X线改变出现早且明显;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好;部分病人有肺外表现。 对疑似病例应尽早作血清学检测,确诊后必须给予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防止病情复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组.第七届全国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77 -378.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1205.
[3]袁壮.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4]历敏香,王跃进.20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6):52.
[5]Behrman R E,Kliegman R M,Jenson H B,et al.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
cs[M].Ed 16.Philadelphia:WB Saun-ders.2001:914-91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对血浆溶血磷脂酸及磷脂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