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期痴呆患者81例临床分析 |
|
0引言 老年期痴呆(dementia in elderly)是指发生于老年期,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变的临床综合征,是严重危及老年人健康及生存质量的一组常见疾病. 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老年期痴呆的患者人数也明显增加,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给痴呆患者的家庭、单位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据统计:上海地区的患病率为3.00%,随年龄增长而增长,55岁以上为1.37%,60岁以上为1.90%,65岁以上2.71%,70岁以上4.13%[1] . 而痴呆患者的症状通常不易辨认,往往造成走失、溺死、车祸、伤人毁物、自杀及性侵犯等意外事故. 我们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等进行研究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81例,全部病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ore, HI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等临床筛选量表的测查,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部分患者经头颅CT检查(46/81,56.8%). 81例患者中,男22例,女59例;年龄61~98(83.8±8.8)岁;文化程度:文盲35例,小学21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9例;病程:5年以下54例,6~10年19例,11年以上8例. 既往病史:高血压12例,脑卒中9例,糖尿病5例,股骨颈骨折4例. 1.2方法患者均由专科医师通过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进行病史采集,同时进行MMSE, HIS, CDR,(activity of daily life barthel index, BI)BI 等测查[3-4],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痴呆诊断标准[5],按CDR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 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专以上.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痴呆患者一般状况及MMSE,BI变化年龄和文化程度与痴呆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病程与严重程度相
关(P<0.05),同时MMSE,BI均分也有变化(P<0.01,表1). 表1不同严重程度痴呆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略) aP<0.01 vs轻度, bP<0.01 vs中度或重度. 2.2精神症状轻度组幻觉、妄想10例(10/29,34.5%),行为紊乱11例(11/29,37.9%),两者同时存在8例(8/29,27.6%). 中度组幻觉、妄想10例(10/28,35.7%),行为紊乱12例(12/28,42.9%),两者同时存在6例(6/28,21.4%). 重度组幻觉、妄想7例(7/24,29.2%),行为紊乱8例(8/24,33.3%),两者同时存在9例(9/24,37.5%). 3组痴呆患者中精神症状的发生状况有所不同,幻觉、妄想的发生存在较显著差异(χ2=5.952, P<0.05);行为紊乱的发生无差异(χ2=1.753, P>0.05);既有幻觉、妄想,又有行为紊乱的患者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595, P<0.05). 3讨论 老年期痴呆传统上分为Alzheimer或非Alzheimer痴呆两种类型. 引起痴呆的原因约有40余种,临床上的区分有很大的难度,据统计Alzheimer病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在养老院中约有60%[6].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年龄越大痴呆的发生率越高,文化程度与智力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痴呆的发生率较高. 文化程度低的痴呆患者,其痴呆症状也较严重[7]. 本组痴呆患者的严重程度与文化程度、年龄并不相关,此结果与报道不同,提示本组痴呆患者较特殊,例数少. 而痴呆严重程度与病程呈非平行关系,提示本组痴呆的非同源性. 三组的MMSE,BI与痴呆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病情越重,其智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不同严重程度痴呆患者中精神症状的发生状况,可见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均相对集中于前两组. 此符合Marshal认为:妄想发生在Alzheimer病程的早期到中期,即痴呆轻度或中度的时候,当重度痴呆时妄想消失. 1996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制订了一个新的疾病现象学术语,即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纳米银涂层尿管抗菌作用的临床对比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肛旁脓肿97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