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胃肠道间质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裂像>5个/10HPF. 同时还应结合瘤细胞丰富的程度、有无出血坏死及肿瘤边缘有无浸润等情况判断良恶性.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7~75(平均55.4)岁. 50岁以上35例,占77.8%. 男性24例,女性21例. 病程6 d~6 a. 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 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块、排便困难. 仅极少数患者无症状,于体检或腹部其他手术时偶被发现.
    2.2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分布本组45例GIST发生于胃20例,占44.4%;小肠12例,占26.7%;结肠5例,占11.1%;直肠8例,占17.8%. 发生在胃和小肠共32例,占71.1%. 其中,胃GIST发生胃体17例,贲门1例,幽门2例. 肿瘤从黏膜下向腔内生长15例,浆膜外生长3例,肌壁间2例. 向腔内生长表面可见中心溃疡形成. 小肠浆膜外生长9例,黏膜和肌壁间各1例. 结肠5例均向黏膜下生长. 直肠均为肌壁间生长.
    2.3病理观察
 

   2.3.1肉眼观察① 良性: 肿瘤直径1.0~5.2(平均2.9)cm,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 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或较硬,编织状,无出血、坏死等继发改变.  ② 中间性: 肿瘤直径5.4~15.6(平均7.4)cm,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多完整. 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似鱼肉状或较硬,编织状,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等继发改变.  ③ 恶性: 肿瘤直径6.4~24.0(平均10.6)cm,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细嫩,鱼肉样,常见出血、坏死或囊性变等继发改变.
    2.3.2镜下观察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 肿瘤细胞形态主要以长梭形细胞为主(图1),胞质丰富,弱嗜酸性可见核端空泡(图2);胞核呈杆状,两端钝圆,或呈长梭形;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排列,或呈栅栏状和轮辐状排列,有较为特征的细胞团巢形成(图3);另一种由上皮样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呈弥漫片状排列(图4).血管壁及间质常见有玻璃样变性及黏液样变性. 部分病例肿瘤细胞丰富,排列紧密,细胞肥胖,较短,胞质少,呈明显异型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瘤巨细胞,并可见黏液变性、出血、水肿、坏死.
    2.3.3免疫组织化学45例GIST中,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1%(41例)和96%(43例). 大部分弥漫强表达,部分病例有SMA, S100弱表达.
3讨论
    迄今为止GIST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肿瘤,尤其是CD117运用到GIST的研究前. 广义的GIST常分为平滑肌瘤型、神经型、神经混合型和未定型. Miettinen等[2]将其分为胃肠道除外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以及神经纤维瘤和富于细胞且表达CD117的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的间叶源性肿瘤. 我们采用CD117等一组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支持这种观点. 文献[3]报道该肿瘤发病率占所有胃肠道间叶肿瘤的76.2%. 本组与文献[3]报道相似,其形态与经典平滑肌瘤相比,GIST的瘤细胞更为丰富,且胞质嗜酸性较弱,瘤细胞的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也可有上皮样,或两者同时并存. 排列呈交织束状、弥散片状、栅栏状或轮辐状,这与国外学者研究报告一致[4]. 我们观察发现,较为特征性的是由梭形细胞构成的细胞团巢,这种结构只见于GIST中,而在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神经鞘瘤中未发现.
    图1GIST瘤细胞梭形,交叉束状排列,细胞丰富,胞质淡染,嗜伊红HE ×100
    图2GIST梭形瘤细胞胞质可见核端空泡,细胞核一端平钝HE ×100
    图3GIST瘤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胞质淡染HE ×100
    图4GIST上皮样瘤细胞弥漫成片,瘤细胞丰富,异型明显HE ×400
    关于GIST的良恶性判断标准,目前尚不统一[5-7],我们参照Franquemont[1]提出的标准对其分类,有良性14例,无复发病例;中间性21例,其中3例复发,占14.3%;恶性10例,其中4例复发,占40.0%. 说明该分类标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对确诊为中间性病例,应注意术后的密切观察.
    关于鉴别诊断GIST应与消化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部分理化因子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腹腔热化疗对防治胃肠道癌术后复发的临
    韭菜治疗胃肠道金属异物10例
    肝脏与胃肠道同时存在肿块的处理原则 
    耳穴压迫对硬膜外吗啡镇痛病人血浆胃动
    足三里贴膏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的临床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
    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瘤误诊分析
    国内胃肠激素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
    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的若干进展
    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
    胃肠肿瘤致肾功能不全18例临床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