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 HCG及临床意义分析 |
|
【关键词】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血清β-HCG在异位妊娠和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EIA法检测45例异位妊娠患者、29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包括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48例正常早孕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与正常未孕妇女比较。结果 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P<0.01)。滋养细胞疾病组血清β-HCG则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测定血清β-HCG对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EIA则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关键词】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分子量约为39000,由α、β两个亚单位和237个氨基酸组成[1]。由于α亚基与其他激素(LH、FSH、TSH)有共同的抗原性,β亚基则有其特异性,以β亚基作为靶抗原来检测HCG,故又称为β-HCG。临床上常用于诊断早孕、宫外孕、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疾病以及胎盘功能的判断和治疗。在妊娠早期HCG是促进胎盘增生、维持和保障妊娠的主要激素,HCG分泌量低于正常时,易导致流产;发生葡萄胎时,滋养细胞分泌的HCG量超过正常孕妇相同孕期的量。因此HCG水平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是美国雅培公司建立的应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病毒抗原等大分子物质。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由于微粒子的直径只有0.5μm,表面多孔,从而大大增加了反应的表面积,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微粒子是由多孔高分子粒子制成,具有很好的亲水性,且比重与水相仿,悬浮性极佳。微粒子可与玻璃纤维不可逆结合,从而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由于采用了极稳定的4-甲基磷酸伞型酮(4-MUP),并用测初速度法代替终点法,每秒8次的读数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和缩短了反应的时间。本文用该技术检测了167例正常人及患者血清β-HCG的水平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AxSym Plus全自动标记免疫发光分析仪及配套的β-HCG试剂,均由美国雅培公司生产。 1.2 检测对象 到我院就诊的妊娠相关疾病患者167例,年龄19~42岁,其中异位妊娠45例,年龄19~38岁,停经36~52天;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年龄19~42岁,停经40~56天,均经B超检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正常早孕妇女48例,年龄21~40岁,停经36~54天;正常未孕妇女45例,年龄20~42岁,均为健康女性,排除早孕及滋养细胞疾病。 1.3 检测方法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应用MEIA原理严格按照β-HCG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结果判断 未孕妇女血清β-HCG参考值为<5mIU/ml,怀孕妇女血清β-HCG参考值为>25mIU/ml。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各组血清β-HCG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异位妊娠组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葡萄胎组与绒毛膜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各组血清β-HCG检测结果 (略) 3 讨论 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正常于受孕后7天即可从母血中测到β-HCG。以后每2天β-HCG的量可升高2倍[2],8~10周血中β-HCG的量达高峰,故检测β-HCG成为妇产科早期诊断正常妊娠、异位妊娠和滋养层细胞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本文应用MEIA法对正常妊娠和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这是由于异位妊娠患者孕卵着床部位血流供应较差,导致绒毛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且孕卵着床部位狭窄,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因而出现β-HCG值上升缓慢,血中的倍增时间可长达3~8天[3,4]。因此,妊娠早期检测血清β-HCG能够及[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心静脉置管血液净化35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肺癌及癌旁组织EGR 1基因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