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中心静脉置管血液净化35例临床分析

不畅和导管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导管脱落。
  3.2.1  出血是深静脉置管最常发生的并发症  多为针眼渗血和皮下血肿,其发生率分别达到30.3%和3.9%[3],本组资料出血的发生率为14.3%。即刻发生的出血多为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或误穿到动脉所引起,本组1例患者由于误穿到动脉,压迫时间太短,再加上前一天已使用过肝素,形成纵隔血肿,而在局部穿刺点无出血和血肿。熟练的技术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深静脉置管是非常重要的。其余病例所发生的出血在透析后或拔管以后,可能与使用肝素以及血液灌流吸附血小板有关,也与尿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通过压迫大多能止血,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止血药物如鱼精蛋白等。
  3.2.2  导管相关性感染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最主要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血液净化的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达5.2%[4]。感染途径主要是微生物从患者皮肤沿导管表面上行所致;另一方面是导管接头污染、治疗时导管与外界相通所致。笔者在深静脉置管后常规预防性地静脉滴注抗生素3~5天,同时每天局部用百多邦换药1次,以后则每3~4天换药1次,针眼处先用输液贴覆盖,再在外层盖上无菌纱布,导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这可能与本组患者感染发生少(仅1例)有关。
  3.2.3  血流不畅及导管栓塞  血流不畅大多数与导管尖端贴壁有关,通过旋转导管或调整导管位置可使血流通畅;少数患者在插管后第一次透析时发生血流不畅也可能与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通过调整导管位置和动静脉反接透析10min后血流即恢复正常。导管在留置时间较长时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血流不畅,本组患者有4例(9.5%)导管形成血栓,与文献报道相似[3],1例86岁高血压肾病患者反复导管内血栓形成导致2次拔除导管,给予潘生丁25mg口服,每日3次,至今10个月未再发生堵管现象。有文献报道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导管内血栓形成[5],说明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3.2.4  导管脱落  导管留置时间长,缝线容易脱落,或由于皮肤过敏,缝线与皮肤脱离,导致导管脱落,每次血透后检查导管和缝线可以避免。本组4例患者都是在睡眠中意外脱出,由于颈静脉压力低、皮下隧道长,易形成血凝块,所以没有出血。从本组资料看深静脉置管意外脱出引

出大出血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仍应该认真对待,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4):350-351.
  2  陈侣林,徐秀蓉,周好,等.急诊血液透析不同血管通路的对比分析.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26-227.
  3  徐友平,姜南,王京庆,等.深静脉插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附76例临床体会).华中医学杂志,2001,25(6):338.
  4  张淑娟,徐茂波.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83例临床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04,3(7):392-393.
  5  刘连升,胡岗.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36-3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国际眼病中心病房管理体制探讨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