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晚期胎盘早剥23例临床分析 |
|
p; 2.1 发病原因 胎膜早破7例,占30.43%;血管病变6例,占26.09%;机械因素5例,占21.74%;原因不明5例,占21.74%。其中,未产前检查8例,占34.78%;产前定期检查9例,占39.13%;产前未定期检查6例,占26.09%。 2.2 发病时主要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 阴道流血8例,占34.78%;持续性腹痛5例,占21.74%;有间歇性腹痛5例,占21.74%;血性羊水6例,占26.09%;无任何临床表现3例,占13.04%;无明显原因胎儿宫内窘迫3例,占13.04%;就诊时胎心搏动消失2例,占8.70%。有条件做B超20例,显示阴性9例。 2.3 母儿危害 产后出血6例,发病率为26.09%;死胎死产4例,占17.39%;早产5例,占21.74%;新生儿窒息5例,占21.74%。 2.4 诊断 入院时根据临床表现及B超等检查出、产后确诊14例;产前未诊出而产后确诊9例。Ⅰ度7例(30.43%);Ⅱ度12例(52.17%);Ⅲa度4例(17.39%)。 2.5 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8例,占34.78%;行剖宫产分娩15例,占65.22%,术中发现子宫胎盘卒中4例,发病率17.39%,行子宫次全切2例。 3 讨论 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孕妇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等有关[2]。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相关,危险值升高3倍,提示子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也可引起胎盘早剥[3]。破膜后伴发绒毛膜羊膜炎,引起蜕膜细胞间黏附性减弱,宫腔压力骤减而引起胎盘早剥。本文原因占第一位是胎膜早破(30.43%)。血管病变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病、高血压等,可引起胎盘附着部位的底蜕膜螺旋小动脉发生缺血坏死而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进一步发展,使胎盘与子宫壁剥离,导致胎盘早剥。本文中血管病变占26.09%,为第二位。此外,孕期吸烟、嗜可卡因使胎盘早剥的危险增加2倍[4]。现在主
动或被动吸烟孕妇增加,应引起重视。未行产前检查及产前未定期检查共14例,占60.87%。因此,要宣传并开展孕妇保健管理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健康教育,如嘱要定期产前检查;妊娠晚期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及腹部外伤;如有阴道流水、阴道流血尤其多于月经量、腹痛尤其持续腹痛、腰酸时应随时就诊等。对妊娠合并症如高血压、肾炎、贫血等积极治疗。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 典型的重度胎盘早剥容易诊断。但起病之初或症状不典型的轻度及子宫后壁胎盘早剥诊断比较困难。有些病例仅表现为胎心轻度改变,有的无明显症状等,加上医务人员经验不足,容易漏诊。胎盘早剥的超声表现是多样的,可以表现为胎盘增厚,胎盘上缘或边缘血肿,胎盘后血肿,混合性包块,羊水中有凝块,胎盘后液性暗区等[5]。重要的是,超声阴性者并不能排除潜在的致命的胎盘早剥。在大多数病例中必须以临床为基础来确诊或排除胎盘早剥[3]。本文中产前确诊14例(60.87%),误诊率39.13%。因此,有高危因素如早破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外伤等病史时,要警惕有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下列几点可提示有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1)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尤其先兆临产。(2)难以理解又不能缓解的间隙性腰背痛或子宫局部压痛。(3)无原因胎心异常,同时伴有产兆及临产。(4)出现血性羊水。(5)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而无明显胎盘后液性暗区表现。(6)非羊水过多、非临产引起的高张子宫,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7)无原因早产。 胎盘早剥危及母儿生命安全,如本文所示,产后出血6例,发病率为20.87%,显著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0.73%(χ2=66.30,P<0.01);死胎死产4例,发病率17.39%,显著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0.16%(χ2=43.82,P<0.01);早产5例,发病率21.74%,显著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8.26%(χ2=39.20,P<0.01);新生儿窒息5例,发病率21.74%,显著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8.58%(χ2=34.76,P<0.01)。母儿的预后与处理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胎盘早剥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可并发大量出血、凝血功能障碍、DIC、急性肾功能衰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贯彻落实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的实践和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小板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2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