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
|
、CPK、CPK-MB异常率均有明显增高,以CPK异常率最为明显(异常率90.1%),CPK-MB/CPK>6%的例数占异常CPK-MB例数的26.67%,反映了海洛因依赖者在戒断期骨骼肌、心肌均有损害存在。在戒断后期,LDH、CPK异常率均明显好转,CPK-MB异常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三者戒断期与戒断后期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反映了经过脱毒治疗,骨骼肌、心肌的损伤均有所好转。 在戒断后期,CPK-MB/CPK>6%的例数占异常CPK-MB例数由戒断期的26.67%升至戒断后期的80.00%。这说明了海洛因依赖者在戒断期骨骼肌、心肌均有损害,以骨骼肌损害更为明显,经治疗后,骨骼肌的好转也更为明显。分析原因:(1)对于烟吸及烫吸者,其最终将成为静脉注射者;静脉注射者由于反复注射,且不采取消毒措施及注射不规范,造成表浅静脉的毁损,很多时候成为肌注,损伤肌肉组织。(2)海洛因依赖者使用的海洛因多为私运或偷贩散制品,含有很多杂质。这些掺假毒品对骨骼肌有溶解肌纤维的毒性,会引起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甚至肾功能障碍,临床已不罕见[2]。(3)海洛因依赖者均有明显的食欲降低甚至厌食症,会发生慢性营养缺乏病及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消瘦、体重下降,皮下脂肪消失,造成肌肉组织的营养不良[2]。(4)海洛因依赖者在戒断期出现戒断综合征,可有全身肌肉痛、四肢抽搐等症,损害骨骼肌[3]。上述情况经过美施康定替代递减及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均发生好转。LDH、CPK异常率有明显好转(表2),LDH、CPK、CPK-MB数值趋于正常,其戒断期与戒断后期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故笔者认为,LDH、CPK、CPK-MB可作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戒毒疗效的评判指标。 AST主要分布于心脏,其次在肝脏、骨骼肌及肾组织中[1]。在此样本中,戒断期AST异常率也有轻度升高,戒断后期有所好转,但治疗前后对比AST统计学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可能原因为AST 80%存在于线粒体中,只有当线粒体严重受损时,AST才会明显升高。在脱毒治疗期间,海洛因依赖者线粒体尚未有严重受损,故AST升高幅度不大。AST在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心肌酶谱的动态检测对于判断戒断症状严重程度、脱毒治疗疗效及骨骼肌、心肌特别是骨骼肌受损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4. 2 杨良.海洛因的毒性及危害.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87,122-127. 3 张锐敏,冯忠奎,张力群.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依赖的临床与治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123例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