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胡疏肝散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
|
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柴胡疏肝散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带状疱疹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略) 2.2 两组患者的止痛时间和病程时间比较 见表2。经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时间和病程时间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说明柴胡疏肝散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和病程。 表2 两组止痛时间、病程时间指标比较 (略)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和HAMA评分差值的比较 见表3。经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差值和和焦虑量表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柴胡疏肝散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和HAMA评分差值的比较 (略) 3 讨论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疮疡类皮肤病,以皮肤出现透明疱疹和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受侵的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和出血及瘢痕,加重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故而疼痛持久存在[5]。并且患者由于受长期剧烈疼痛的折磨,情绪抑郁,心理负担沉重,有些人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目前国内外治疗疱疹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麻醉性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等,但疗效多不确切,且激素有免疫抑制等多种副作用,长期使用对患者不利。 祖国医学称该病为蛇串疮、缠腰龙、缠腰火丹、蛇丹等,《外科大成》描述其临床表现“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如水疱,痛如火燎”。《医宗金鉴》论及病因病机“俗名蛇串疮
,若腰胁生之,系肝火妄动”。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火心热,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蕴作,复因外感毒邪,以邪湿热火毒客于经脉,郁于肌肤,肌肤之营卫壅滞而发病。症见疱疹与疼痛。疱疹分布颞侧、眼、耳前后、臂部、胁、少腹、臀部及大腿内侧、会阴,皆属于肝经;疱疹色鲜红或暗红,周围皮肤鲜红、灼热,其脉弦、滑数,其痛如针刺、刀割,归结起来则为肝经郁火无疑。治疗必须以清利湿热,疏通脉络为原则。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之肝郁气滞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川芎、枳壳、陈皮、香附理气止痛,川芎为血中气药,气行血调,其病立止,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板蓝根、龙胆草、野菊花清热解毒,甘草兼调诸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之功。本临床观察证明,柴胡疏肝散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起协同作用,比单纯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更能迅速止痛并可促使皮损痊愈,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从而大大缩短病程,减轻患者所受的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29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3 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15. 4 张曙映,李春波,姚军,等.SF-36在神经症病人中应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3,15(S1):23-25. 5 Schmader K.Herpes zoster in elder adults.Clin Infect Dis,2001,32(10):1481-148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捏脊疗法防治小儿反复咳嗽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妇科急症腹腔镜手术296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