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比较

bsp;  
    (2)股动脉位置相对较深,管径粗,血流量大,需按压较长时间才可止血,如果压迫不当就会引起穿刺部位血肿或皮下淤血。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这点对于没有家属陪伴、护士独立值晚夜班的新生儿病房极为有利,为治疗争取了时间,并减少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对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需观察出血情况的患儿,由于桡动脉在上肢,无需过多暴露患儿,随时可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4)刚出生婴儿腹股沟处皱褶多,胎脂较多,清洁处理、消毒难度增加,且易被患儿尿液污染,而手臂前部光滑平整,胎脂较少,易于清洁、消毒,因此减少了感染机会。
   
    (5)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不会出现神经反射性血压和心率降低[2]。
   
    4  结论
   
    与股动脉采血相比,经桡动脉采血准备患儿触摸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采血,并发症较少,应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但动脉采血技术的实施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心理素质有关,如何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5-120.
   
    2  周景昱,吕安林,贾国良,等.274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3):13

5-13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腹膜后径路与经腹腔行腹主动脉手术的对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两种方法检测消毒剂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