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产妇中的应用 |
|
【关键词】 剖宫产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按制定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按临床路径实施诊疗、护理及产妇的自理康复,可以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产妇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促进了产妇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了产妇满意度。 【关键词】 临床路径;剖宫产;护理 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Clinical Pathway),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1]。是近年来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目前正在全国一些医疗卫生单位中试行推广。我院通过对2004年3月~2005年2月的50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的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4年3月~2005年2月的100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无产前、产后、产时合并症。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胎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法。 1.2.2 试验组 以手术天数为横轴,以术前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订两份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表,1份医护工作人员版,1份患者版,医护人员按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疗和护理。医生在门诊按纳入标准选择临床路径的孕妇,门诊护士对纳入患者进行入院前宣教,指导孕妇做好次日手术前各项检查、检验的准备工作;孕妇入院后主管护士向患者发放住院每日护理计划单,讲述路径的有关内容和最后要达到的治疗、护理目标,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第1天由主管护士发放并解释患者版路径表,以后由夜班护士发放给患者,以便患者了解第2天的治疗、护理和康复计划,第2天由主管护士负责向患者解释并实施当天的计划。每日每班次的护理人员,按照当日临床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开展健康教育。若病情沿路径方向发展,护士在工作人员版的路径表上用蓝色笔打“”,未按照路径发展,则用红色笔在路径表上打“”。遇到标识“”时,当班护士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载病情变化,分析原因和给予相应的处理,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临床路径预期住院7天,产妇的住院时间比临床路径可能延长时,应登记在变异表上,并分析变异原因,做出相应处理,防止负性变异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1.2.3 评价的标准 记录每个产妇的住院天数、住院经费,评价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产妇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两组产妇上述4项指标的差异性。(1)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表为自制问卷表,内容包括:手术后的饮食、活动,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伤口的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的措施,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乳房的护理,会阴的护理,新生儿的护理,康复功能的锻炼,情绪的调节10个问题。在出院前给予两组患者测试,让患者能复述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每个问题设3种答案(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别计3、2、1分,总分为30分,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越好。(2)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发放,统计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比较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试验组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健康知识测试成绩、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患者的4项指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可缩短择期剖宫产术产妇的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近年来,以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上升达40%~50%,使产妇的医疗费用大幅上升,而且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和损伤,使产妇产后康复的时间延长。临床路径在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界定了标准住院[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