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热祛痹散治疗4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
|
患者的晨僵、休息痛、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CR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取得了明显改善(P<0.05)。见表1表1 40例RA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略)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现代医学的诊断病名,中医学中没有这个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与《灵枢》所描述的“周痹”和《金匮要略》中的“历节”病相似;因其病程长,难以治愈,后世医家称之为“顽痹”。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本病的病性是正虚邪实,正虚(肝、脾、肾虚)为本,邪实(痰、瘀)为标。基本病机是素体本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痰瘀痹阻。若久痹不已,可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本病初起,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候,并可因之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而风、寒、湿等邪气侵袭,又可直接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痰、瘀形成。痰瘀互结终致关节肿大、强直、畸形而残废。因此现代中医学认为正气亏虚、外感六淫、痰浊瘀血是痹病的三大致病因素。清热祛痹散中人参、白术、甘草、苍术、葛根、升麻健脾燥湿、补气升阳以扶正气亏虚;防风、羌活、苍术、茯苓、泽泻、黄芩以祛风利湿清热;当归、茵陈蒿、苦参以活血化瘀祛痰浊;方中的白芍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等作用,药理研究表明,白芍总苷有抗炎镇痛、抗应激和对异常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等作用,白芍总苷还有保肝、抗氧化等作用[4],临床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的优点。白芍中含有白芍总苷,所以本方治疗RA效果较为理想。本方在使用过程中无胃肠反应,肝、肾、骨髓的损害,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对治疗RA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文敬,孙希志,曹导源,等.实用风湿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5. 2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126. 3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0. 4 劳志英.白芍总甙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新药与临床,1995,14:194-1
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住院癌症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163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