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和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

单产AmpC酶的体外耐药特征  单产Ampc酶菌株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均呈高耐药状态,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几乎全部耐药,三代头孢菌素呈中度或高度耐药,尤其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均高度耐药,且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性高于头孢他啶和氨曲南,尽管AmpC酶可水解头孢类抗生素,但在体外仍有部分菌株表现为敏感,CAZ、ATM分别为34.29%、31.43%,CTX、CRO敏感率均为22.86%。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不及头孢噻肟,可能与其慢渗作用有关。本地区产AmpC酶耐药模式以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为主,这可能与在本地区中,临床医生更习惯于选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有关。这可能与基因突变引起的AmpC酶异常表达有关,还与临床长期持续使用这些药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有关。单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吡肟敏感性亦较高,敏感率为88.57%,与文献报道一致[3]。头孢吡肟[10]在头孢烯的3位上有一个季铵化的N-甲基吡咯啶基,可形成两性离子,容易通过革兰阴性细菌外膜孔而起抗菌作用,它分子较小,能够很快穿过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膜,在细胞膜和壁之间短时间达到一定浓度发挥药效;故可作为临床治疗产AmpC酶耐药株的经验用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于产AmpC酶菌株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敏感率为97.14%,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高产AmpC酶耐药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仍较差,故针对高产AmpC酶的耐药株不宜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治疗仍首选亚胺培南。
  3.2.2  单产ESBLs菌的体外耐药特征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产ESBLs菌,但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由质粒介导的特殊传播作用,致使ESBLs向多种细菌转化和传导,阴沟肠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肠杆菌科其他菌产ESBLs的比率在逐步升高。本研究中产ESBLs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中,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高达65.52%和68.97%,中介率均为10.34%,氨曲南耐药率亦大于62.07%,上述三者耐药性高于头孢他啶55.17%,结合耐药表型,这可能与本地区的用药习惯有关,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更倾向于使用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而较少使用头孢他啶。从表可看出,29株单产ESBLs阴沟肠杆菌体外药敏试验中并非对所有的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均耐药,在三代头孢菌素中,仍有部分菌株在体外表现为敏感,CAZ、ATM的敏感率分别为34.48%、27.59%,而CTX、CRO均为24.14%,头孢他啶在体外对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强于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三代头孢菌素其敏感性达24.13%~34.49%,其原因可能由于ESBLs种类繁多,对不同底物的水解程度不同,因而使一部分ESBLs菌株在常规体外敏感试验时表现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敏感,如果不作其检测,造成实验室漏检,易误导临床用药。因此在治疗产ESBLs菌感染时应避免选用这些药物。本研究表明,3种含酶抑制剂对ESBLs抑制程度是不同的,甚至部分产ESBLs菌对含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表现为耐药。其中,产ESBLs菌对TIM的耐药率最高,达20.69%,SCF次之,耐药率为10.34%,TZP耐药率最低为6.9%。三种加酶抑制剂耐药率中TZP应用。
  3.2.3  高产AmpC酶合并ESBLs菌株的耐药特征  由于本研究所收集的阴沟肠杆菌数量有限,通过三维实验检测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酶的菌株仅8株,其药物敏感性仅能反映其总体耐药趋势。由表可知,8株同时表达高水平的AmpC酶和ESBLs酶的细菌,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其抗菌活性显示范围更广的耐药谱,具有强大的耐药性和较强的传播力。目前,有学者[13]将同一细菌所产的ESBLs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称之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其表现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菌及酶抑制复合制剂均耐药,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SSBLs作为一种耐药范围更广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一步增加了阴沟肠杆菌在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在阴沟肠杆菌中所检出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这两类酶的阴沟肠杆菌,是否属于此类酶以及编码两种β内酰胺酶的基因酶是否定位于同一质粒上尚待进一步研究。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流行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高产AmpC酶菌株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高度耐药,对头孢吡肟敏感,而产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均不同程度耐药,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保持较高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C基因在大肠杆菌
    nNOS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特异性抗
    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
    人淋巴毒素cDNA在大肠杆菌表达的研究 
    人白细胞介素4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
    人淋巴毒素cDNA在大肠杆菌表达的研究
    大肠杆菌菌株  衍生噬菌体  PBR322衍生
    人 型免疫缺陷病毒gag基因在大肠杆菌中
    污水等环境中O157大肠杆菌的研究
    能与大肠杆菌O157 H7 抗血清交叉凝集的
    一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一种简便 快速的大肠杆菌质粒转化方法
    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肌膜型亚基基因在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