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内血肿的护理体会 |
|
,生命体征稳定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除需继续注意上述特征外,还必须注意穿刺口有无脑脊液溢出,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颅内感染。本组6例拔管后穿刺口有脑脊液溢出,给予局部缝扎一针加压包扎后消失,本组无感染病例。
3.2 病情观察 颅内血肿穿刺早期病情变化较快,引流后再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2]。颅内压升高的早期除有头痛、烦躁、呕吐外,常有轻度的呼吸加快、加深、血压升高等。进入颅内高压代偿后期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血压、体温明显升高。意识、瞳孔的变化往往早于生命体征的变化[3],意识是反映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其改变往往能提示病情的变化,意识障碍加重说明颅内压增高明显;瞳孔变化是脑疝早期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随时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并详细记录。凡意识障碍加重、心动过缓、呼吸节律及频率改变、持续高热、术后血压升高等,应警惕术后再出血、引流管堵塞、颅内压升高的可能。术后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先兆症状,特别是注射尿激酶后的24 h~48 h。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观察,及时提供信息给医生作出相应的处理。 3.3 监测并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再出血的重要诱因,所以术后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健[4] 。因此术后应将血压控制在患者基础水平上,避免血压激烈波动。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血压过高者按医嘱给降压药,使血压缓慢下降,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以免造成脑供血不足,加重脑细胞损害。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持续升高,有颅内高压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士在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医源性过度剌激和连续护理操作,以免造成血压波动。 3.4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论文网在 3.4.1 肺部感染 在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昏迷患者常因咳嗽无力、排痰困难,加之气管切开,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应鼓励清醒患者咳嗽、咳痰,对昏迷较深、痰多粘稠者应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措施,保持气道通畅,同时要保持病房内清洁、空气流通,定期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减少病室人员流动。若有肺部感染,根据医嘱及时留取痰液作细菌培养。本组有12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肺部感染,其中6例因出现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经积极处理后得以控制。 3.4.2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5],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制剂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尽早进行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予以鼻饲饮食。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及血压变化,胃管鼻饲者密切观察胃管回抽液的颜色,本组消化道出血10例,其中6例术后出现黑便,4例胃管回抽出咖啡色液,经及时处理后均痊愈。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注入能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该疗法既能避免外科开颅手术对脑组织的巨大创伤及各种术后并发症,又能避免内科保守治疗的被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好方法。加强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以及病情的观察、血压的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耀山,赵崇智,王小梅,等.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与临床[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4,17:27. [2] 光宪生.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手册,1997,16(3):105. [3] 陈代丽,卢敏,彭缓缓.开颅后患者的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25. [4] Basali A, Mascha EJ, Kalfas I, et al. Relation between perioperation hypertension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craniotomy[J]. [5] Fabiant C, Boucher H, Croema H, et al. pneumonia and stress ulceration insevere head injur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J].Arch Surg,1993,128(2):18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爱宝疗对阴道清洁度的影响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跟骨定量超声在预测原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