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
准:年龄>18岁,性别不限;症状符合IBS罗马Ⅱ标准[3];经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X线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前72 h,治疗过程中停用其他对消化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健康体检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2例,其中男43例,女49例,平均年龄(46.2±12.5)岁。入选标准:年龄>18岁,性别不限;无任何消化系统症状、体征;经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X线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其中其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12.8)岁;对照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2±13.2)岁。 1.2 方法 1.2.1 检测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确诊为HP感染[4]。14C-尿素呼气试验由深圳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14C-卡式HP检测仪(型号HUBT-20)检测。快速尿素酶法由珠海克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快速尿素酶HP检测试纸检测。 1.2.2 治疗 两组均给予匹维溴胺50 mg,3次/d、思密达3 g,3次/d,疗程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0.5 g,4次/d、替硝唑0.1 g,2次/d,疗程2周。 1.2.3 疗效判定 显效: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每日大便1次~2次,为成形便,无黏液;有效:原有腹痛、腹胀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大便次数减少为治疗前的一半或以上;无效:症状缓解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求出P值,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当P>0.05时认为无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HP感染率见表1。腹泻型IBS组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两组HP感染率(略) 2.2 两组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见表2。加用抗HP治疗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两组HP阳性的腹泻型IBS治疗(略) 3 讨论 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非器质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欧美患病率约为7.1%~13.6%,我国部分省市患病率约为7.01%~22.1%,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是胃肠运动异常、内脏感觉异常和肠黏膜分泌异常,而造成这些改变的机制尚未阐明[6]。 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中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它主要通过其自身产生的细胞毒素(空泡毒素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等)、毒性酶(磷脂酶A1,磷脂酶A2等)及代谢产物(尿素酶、过氧化氢酶、黏液酶、蛋白酶、脂多糖、生物胺等)的直接破坏作用和介导炎性反应,诱发宿主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机体损伤。目前,HP已被确认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与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关系密切[7~8]。但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IBS等)的关系尚存争议[9~12],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腹泻型IBS患者与无消化系统症状的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率是否相同,根除HP治疗能否有效提高腹泻型IBS患者的疗效两方面,对IBS与HP感染的相关性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腹泻型IBS组与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根除HP治疗对腹泻型IBS患者的疗效无显著影响。结论是HP感染与IBS之间并无相关联系。 参考文献: [1]AMILLERLM.Management of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01,120(3):652668. [2]胡亚涛,张迎春,齐洁敏.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病变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04,10(12):1152.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427. [4]严蕊琳,马时荣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Edgewise矫治器治疗Angle 类 分类错畸形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肝素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