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超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改变 |
|
作者:韩卓,王亚丽 【关键词】 彩色超声多普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 [摘 要] 目的:应用彩超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探讨糖尿病患者该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38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并与3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灌注不足,彩色超声多普勒可快捷、准确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关键词] 彩色超声多普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探讨糖尿病患者该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共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8岁~65岁,平均年龄51.3岁,病程3 a~21 a。正常对照组30例,为同期健康自愿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2岁~67岁,平均年龄50岁。 应用GE Vivid 4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5 MHz~13 MHz。受检者平卧位,双眼轻闭,探头置于上眼睑,进行水平扫查,在球后视神经暗区,出现红色和蓝色血流时,用频谱多普勒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速度,取样部位在球后视神经暗区内距球后壁1 mm~2 mm,取样容积为1 mm。测量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血流量(Q),阻力指数(RI)。 2 结果 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圆钝,频窗消失,病变较重者呈单峰,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减低,阻力指数增高(见表1)。 表1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CRA血流频谱测值比较(略)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其血管病变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基础[1],故准确评价其血管病变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营养视网膜的终末血管,又是维持视觉功能的重要组织,因此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直接影响视网膜功能[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病变的机制为,视网膜微血管扩张,弥漫性增生,内膜细胞、外膜细胞损伤,基膜增厚,局部血管阻塞,动静脉分流引起视网膜缺血[3]。本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减低,尤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减低为显著,导致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血流量减少。血管阻力指数的增高,说明视网膜循环阻力增高,视网膜对血液循环障碍极为敏感,缺血、缺氧会导致视网膜的功能改变,发生视力障碍[4]。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越低,缺血程度越重,微循环障碍引起视网膜病变越重。研究表明,在视网膜病变发生前,血流均已发生了改变,这说明血流动力学改变先于临床病理改变[5]。因此,积极治疗糖尿病,改善微循环供血,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糖尿病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比正常对照组低,而阻力指数比正常对照组高,血流速度的减低,阻力指数的增加,反映了视网膜循环阻力增加,损伤视网膜微循环,致使血流量减低,造成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良。血糖的增高,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大,导致阻力增大,加重视网膜微循环障碍。因此治疗方面,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改善眼部微循环。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快捷、准确地检测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早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信息。 参考文献: [1] 刘道祯,晏辉,吴晓艳.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眼动脉血流量[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5):337338. [2] 曲素慧,王彩玲,王雅颖,等.彩色超声多普勒能量图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评价及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5):312313. [3] Wilson JD,Foster DW,Kronenberg HM,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M].Ninth edition.Beijing:Harcourt Asia W.B.Saunders,2001:10231024. [4]&n[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膀胱癌细胞凋亡与MDM2和P53基因表达的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