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束植入术治疗骨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 |
|
蒂骨的人工骨 [10]。 血管束植入不仅能较快地在移植骨内重建血液循环,而且在其他如预构皮瓣等实验中[11]也被证实能较快地重建受区的血液循环,提示植入的血管束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可以作为逆转骨缺血病理过程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且血管束植入对缺血性坏死骨恢复正常骨组织结构也有作用,但到底能恢复到何种程度,骨的力学性能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植入的血管越细,再生能力越强,将血管植入松质骨效果优于密质骨。
3 临床应用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将血管植入术用于治疗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报道。基本方法是暴露缺血坏死的骨后,在缺血坏死的骨段上钻一骨洞贯穿骨段,或达骨段软骨面基部,在手术野附近制备有足够长度的血管束,将血管束引入洞内并予以固定避免滑出脱落,固定后的血管束应无扭转、受压,外观血管束的动脉有明显搏动。对不同病程和不同部位的患者,除上述基本处理外,再视具体情况进行其他的骨科处理。 何伟等[12]对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在骨段上采用钻“V”形隧道,将单束血管植入改为多束血管植入,目的是加快恢复和丰富骨的血供,加速坏死股骨头的修复,经对190例手术患者的远期随访(平均7.4年),优良率达88.1%,其中绝大部分为Ⅲ期和Ⅳ期患者。范丽娟等[13]采用多隧道、多组血管束植入的方法,对39例55岁以下的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配合股骨颈用螺钉固定、用髂骨进行股骨头重塑等处理,获得了优良率为795%的效果。周小明[14]对28例肱骨骨折的病例,改变传统的手术操作步骤,保留胸肩峰血管的三角肌支,并以其制备血管束,植入肱骨头,随访1~4年,优良率为100%,作者认为在急诊或一期手术中采用血管束植入,是防止肱骨头缺血坏死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此外,采用血管束植入术治疗月骨坏死、腕舟骨不连等也有不少效果也不错[15-16]。 目前,学术界对移植后的血管是否能再生以及对成骨的作用尚有争议。从现有的实验和应用资料看,该方法的作用机理尤其是与成骨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临床应用的指征、时机、方式方法等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鉴于血管束植入能使缺血骨恢复血液循环已经得到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除将该手术作为治疗骨坏死、骨不连的手段外,还可考虑对因创伤等因素引起骨缺血的病例得到证实后,作为防止缺血骨朝坏死方向发展的常规外科处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述华.骨坏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1. [2] Woodhouse CF.The transplantation of patent arteries to bone[J]. J Int Coll Surg,1963,39: 437-446. [3] 刘桂西.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的新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6):913-915. [4] 李保林,袁 浩.骨内血管束植入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2,(14)4:57-58. [5] 门保忠,马承宣,李战国,等.血管束骨内移植重建离断骨血液循环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5):307-309. [6] 侍 德,刘 番. 血管束骨内植入后骨组织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86,24(5):271-273. [7] 毛宾尧,王道谦,董 凡,等. 骨缺血坏死模型血管束植入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12(1):16-19. [8] 田 军,陶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怎样加强手术室护士的法律与服务意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疗效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