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神经内科见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
|
作者:罗春霞,迟路湘,李露斯,张艳玲 [关键词] 神经内科;教学 临床见习是衔接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及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临床医学集中见习时间仅2~3月,神经内科又是内科系统最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简明、透彻的理解神经内科疾病,现就此谈谈体会。 1 明确专科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 神经内科是一门复杂、抽象、科学性强的学科,是内科学的难点。所谓“难”主要难在复杂抽象的神经解剖和逻辑性极强的“定位定性”临床诊断思维方式。见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他们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神经内科具有专科独特性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要求更对学生搜集整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的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 2 端正临床见习动机,培养严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神经内科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某些临床医学本科同学错误认为自己不做神经内科医生就对神经内科见习马虎、敷衍,作为带教老师有责任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帮助与教育,教育他们认识医学是一个整体,无论今后在那个医学领域从事工作,神经内科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要成为一个素质医学人才,必须知识全面,基础厚实。 3 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1 先进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神经解剖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1] ,然而许多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不能直视。现有的解剖图谱缺乏立体感,不便于理解邻近结构的相关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和记忆呢?我们的经验是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就注意对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保存,对有意义的病例的CT、MRI片用扫描仪扫描后保存。在见习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料,再结合简化的图象、实体解剖模型,网上下载专业资料上的彩图和手术中的照片、三维立体动画,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的形式放映,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对神经系统解剖的理解和记忆[2] 。 3.2 开展病例讨论,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 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是见习带教的核心教学目的。病例讨论是最行之有效,也是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病例讨论前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病例讨论中尤为关键的环节。讨论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针对刚学完神经疾病理论知识但毫无临床经验的学生,选择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基底节区梗塞、急性脊髓炎等较为适宜,尤其在刚开始的一、二个病例。象多发性硬化、遗传性疾病等较复杂的病例,往往会使初学的学生感到思维纷乱,不知从何处着手,而对病例讨论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趣。在讨论前一两天,应将选择好的病案发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对相关解剖、病理生理知识进行复习。讨论前的准备越充分,讨论就越深入,学生积极性越高,讨论的效果就明显。 3.3 观摩新技术新进展,加速知识更新 医学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神经科,有很多新技术、新观念是本科教材所没有提及的或仅是简单描述。作为教师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时把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尤其是结合本科室的科研临床特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进展和发展方向。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神经科都瞩目的新技术,是脑血管病治疗的焦点。我科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和科研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的工作,如股动脉封闭器、大脑中动脉支架等均属西部首例。在见习过程中,作为专题介绍给同学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医学知识。心理障碍以前鲜为国人接受,综合医院的医生对这一类疾病也认识不足。近几年,综合医院的情绪障碍的识别、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也是我科的一大医疗特色,并[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骨疾患诊断中的应用和准确性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26例肛门直肠损伤与并发脏器功能不全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