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态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
|
作者:黄耿文,杨连粤,鲁伟群,丁 翔,陶一明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新生血管的形态学异常。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 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CD34和Endoglin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56例HCC组织中CD34和Endoglin表示的MVD值分别是127.1±5.9和64.6±11.1,而癌旁肝组织的MVD值分别是7.1±1.3和6.1±1.2。HCC组织的MVD值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HCC组织中微血管结构松散,通透性明显增加,可见微血管内微癌栓形成。 结论 HCC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明显增加,而且这些新生的微血管在结构上是有缺陷的,这为癌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门户。 【关键词】 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生成;转移 新生血管生成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HCC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对HCC新生血管的形态学异常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实验所用组织标本取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0年3月~2002年3月手术切除的HCC标本,共56例。其中男49例,女7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6.5岁。全部病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阳性,且术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癌旁组织为距上述56例HCC组织1cm的非癌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病背景。正常肝组织6例,取自肝血管瘤或肝囊肿周围的正常肝组织。 1.2 免疫组织化学 采用链霉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SABC)法,操作步骤参见说明书。CD34和Endoglin一抗采用相应的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NEOMARKERS公司),工作浓度均为2μg/ml。以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阳性染色呈棕黄色。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判断标准参照Weidner标准。 1.3 透射电镜 组织经2.5%戊二醛固定、包埋、修块、定位。超薄切片机切片(瑞典产LKBⅢ型切片机)、铅铀双重染色,置日产H600透射电镜下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本研究所得结果为计量资料的属性,用成组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HCC组织中CD34和Endoglin的表达 阴性对照切片均无阳性染色。CD34和Endoglin阳性染色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胞膜,见图1、2。56例HCC中CD34和Endoglin表示的MVD分别是127.1±5.9和64.6±11.1,而癌旁肝组织的MVD值分别是7.1±1.3和6.1±1.2。HCC组织的MVD值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
2.2 HCC组织中新生血管的超微形态学观察 与癌旁肝组织相比,HCC组织中的微血管形态失常,呈扩张扭曲状。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松散、扩大,甚至消失。内皮细胞与周细胞间连接松散,基底膜结构疏松,见图3、4。有时可见肿瘤细胞整合于血管壁上,或经微血管的空隙侵入血管管腔形成微小癌栓,见图5。内皮细胞胞浆中的线粒体和内质网水肿,呈空泡样变[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咽异感症的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