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测量腰椎 股骨近端骨密度中若干问题研究

确度高、扫描速度快的诊断骨质疏松测量仪[1],常规测量腰椎、股骨近端两个部位。在骨密度测量中对患者的摆位和影像分析是测量技术中两个重要方面。不正确摆位和对图像的错误分析及报告会导致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和错误的诊断[2]。本文对我院骨密度测量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指出在患者测量中易发生的几种错误,说明正确测量和分析技术的重要性,它是获得对骨质疏松诊断结果的基础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1例正常人和3例严重骨病男性患者对其L1~4椎体BMD、T评分和椎体高度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自2004年7月开始,使用我院新后的GE 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应用常规标准软件测量腰椎、股骨近端两个部位,按要求对患者体位摆放、分析图像,参照WHO诊断标准[3]报告结果,对其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分不同部位和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1.2.1 不同束型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对扫描腰椎、股骨的患者,采用3 mA标准束按照程序先进行股骨近端扫描,对身材较瘦的患者看到扫描结果大转子边缘有缺损时,在患者体位不变的情况下重新扫描,将束型调整为0.75 mA薄型射束,选3例比较两种不同束型在股骨颈、大转子和全股骨近各部位BMD、T评分结果的不同。
    1.2.2 各椎体间T评分相差超过1 SD不同分析结果比较 在腰椎测量中,常规报告的是L1~4的平均BMD测定结果。在绝数正常情况下各椎体间的T评分结果比较接近,相差不应>1 SD,而对骨病严重者会发现腰椎体间T评分差值>1 SD,此情况下要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椎体结果进行报告。
    1.3 股骨颈感兴趣区位置微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GE Lunar股骨颈感兴趣区放置在股骨颈BMD及面积最小的部位分,感兴趣区与股骨颈轴垂直。常规情况下建议感兴趣区位置由软件自动确定,且位置稍有变化时结果变化不大,且不会影响诊断。实际检测会遇到当感兴趣区域只做微小移动时,股骨颈骨密度变化很大并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笔者将其位置移动对结

果的影响做了仔细研究。
    2 结果
    2.1 患者的检查结果 对瘦体型患者X线射束仪器常规使用标准条件,扫描股骨近端时图像中显示大粗隆边缘缺损(图1),此时保持患者体位不动调整为薄型射束,扫描结果能很清晰地显示股骨近端各部位边缘(图2)。将两种不同束型扫描股骨颈、大转子和全股骨近端的BMD和T评分的结果列在表1。薄束型大粗隆各部位BMD值有所增加,而随之T评分也增加。患者1的大粗隆扫描显示骨边缘缺损最严重,故改为薄束型时BMD值从0.299 g/cm2增至0.669 g/cm2,T评分相应从-4.4 SD增至-1.0 SD。其他部位及其他患者也有不同量的增加。图1 标准束型扫描结果 图2 薄束型扫描结果表1 股骨近端不同束型测量结果比较
    2.2 患者与正常人的椎体测量结果 1例正常人测量L1~4及3例骨病严重患者各椎体BMD、T评分和椎体高度的结果列在表2中,显示正常人各椎体间T评分之差在1 SD之内,患者1 L3和L4相差2.2 SD,L4椎体高度明显有压缩。患者2 L2和L3相差1.3 SD,L3椎体高度有压缩。患者3 L2和L3相差1.5 SD,L3 BMD有明显增高。表2 椎体间T评分差值>1 SD不同报告结果
    2.3 股骨颈感兴趣区位置微小变化的结果 见表3。股骨颈轴线位置没有任何变化,感兴趣区中心位置在X轴线位置上微小移动。从表中看出每移动1 mm BMD的测定值在股骨颈、大粗隆和全股骨近端都会有微量变化。股骨颈的BMD随X轴线位置减少而增大,但大粗隆和全股骨近端的BMD值相应减小,股骨颈的T评分从-2.7 SD增至-2.4 SD,而大粗隆和全股骨近端T评分几乎不变。股骨颈X轴线位置从122变为120,T评分从-2.5 SD变为-2.4 SD。由于股骨颈T评分最低,参照WHO诊断标准报告时,结果将从骨质疏松变为骨密度低。表3 股骨颈感兴趣区位置微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3 讨论
    在测量过程中,GE Lunar Prodigy DXA设置的束型有标准、薄和厚3种条件,常规情况下仪器设置为标准束,但软件会依据患者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功能独立测量的临床运用分析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误分析
    疾病社会负担测量方法探讨及其意义
    大学生受暗示性的测量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推拿松肌及整骨手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
    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Alzheimer型痴呆临床量表检查与MRI边缘
    超声测量肺动脉和主动脉血流收缩时间间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
    CT引导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
    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的CT检查
    腰椎间盘退变与炎症介质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