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对老年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影响 |
|
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45%;对照组中位生存期7个月,1年生存率25%。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按WHO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分为0~Ⅳ级。两组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下降较常见,有一定比例的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口腔溃疡和脱发则相对少见。两组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疗效比较注:P<0.05表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3 讨论 晚期胃癌化疗方案有多种,总有效率在40.3%~56.0%[1~4],其中以奥沙利铂、5-FU和LV方案临床报道多见,本文应用此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与文献相似。随着许多新的有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对联合化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如何进一步提高晚期胃癌化疗的效果仍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很多生物制剂或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应用于临床,成为整体辅助治疗的手段。随着肿瘤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完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及方法设计与构建有了质的飞跃,从而获得针对肿瘤细胞强或持久的免疫杀伤效应。也反映了免疫基因治疗代表着未来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5]。 干扰素属生物反应调节剂,其不仅有调节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作用,而且还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赵超、魏丽惠[6]研究发现干扰素不仅有抗单纯的游离型病毒感染的能力,对于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基因片段亦可能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抑制相应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因此在肿瘤的治疗中建议应用。关于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原则有观点认为要在肿瘤特别小或具有肿瘤高复发率的患者,或手术、化疗、放疗期、免疫功能受到暂时抑制期使用效果较好[7],但笔者在20例晚期胃癌患者中配合化疗应用干扰素能明显提高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本文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同时使用生物活性调节剂干扰素的综合治疗,增强了免疫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取得较好疗效,且化疗中毒副反应能够耐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支雅军,万斌,谌登兵,等.16例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5,7(5):515-516. 2 王晓红,白淑平,赵玲.PLF方案治疗42例晚期胃癌疗效观察.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1(20):35-36. 3 黄俊星,李红志,钱荣誉,等.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双周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现代肿瘤医学,2005,13(4):510-512. 4 赵君慧,李积德,吴蜜璐,等.奥沙利铂联合大剂量亚叶酸钙与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中国综合临床,2005,21(3):243-244. 5 Lode HN,Xiang R,Becker JC,et al.Immunocytokines:apromising approach to cancer immunotherapy.Pharmacol Ther,1998,80:227.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生命质量评估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30例临床实践与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