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对老年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影响 |
|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作者:张静,费晋秀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对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影响,为其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晚期胃癌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完成下列方案: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200 mg静脉滴注;第1~5天给予5-氟尿嘧啶(5-FU)500 mg,亚叶酸钙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1次,6次为1疗程,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给予干扰素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50.0%(10/20),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40.0%(8/20),无治疗相关死亡,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治疗后KPS评分,观察组改善率50.0%,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对晚期胃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干扰素能增强上述化疗方案的效果,且不增加毒副作用。 [关键词] 干扰素;胃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 胃癌是我国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2年内有50%~60%的病人可出现转移,且因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42%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机会。我院于2004年1月~2006年5月采用干扰素联合化疗对2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可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1月~2006年5月住院化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6~77岁,中位年龄56岁,均为Ⅳ期胃癌,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卡氏(Karnofsky)评分≥40分。肝、肾功能,心电图,血象均正常。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成以下化疗方案:第1天奥沙利铂200 mg静脉滴注2 h;第1~5天给予5-氟尿嘧啶(5-FU)500 mg,亚叶酸钙200 mg静脉滴注。以上药物按次序给予,每3周重复1次,6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在完成上述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干扰素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如补液、止吐等措施应用。 1.3 疗效判断 近期客观疗效评定参照WHO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即无改变(NC)及进展(PD)。毒副作用评价:按WHO统一规定的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KPS评分:治疗后增加20分为显效,增加10分为改善,无增加为稳定,减少为减退。(显著改善+改善)/各组例数=改善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20例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6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50.0%;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无变化5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4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PS评分,观察组改善率50.0%,对照组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位缓解期:观察组8个月,对照组6[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生命质量评估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30例临床实践与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