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髓质增生;围手术期护理 嗜铬细胞瘤好发于肾上腺髓质或从颅底至骨盆交感神经的任何部位[1]。少数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由于分泌儿茶酚胺,故临床表现以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髓质增生甚少见。肾上腺髓质增生是独立疾病,其症状与嗜铬细胞瘤相似。手术切除是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2005年6月,本院收治1例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间歇性头痛伴心悸一年。近一周持续性头痛,并有阵发性搏动性头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消瘦等急症入院。平时无怕热、出汗症状。查体:急性病容、呻吟、五官端正,肺部听诊无特殊杂音。心率160次/min,律齐,右中上腹部有深压痛,触压痛点,血压无波动,未及肿块和肌痉挛。B超显示:右肾上极上方探及6.2 cm×7.6 cm大小不均匀较强回声光团,右肾上腺约4 cm×2 cm大小,左肾及肾上腺(-)。CT:右肾上腺巨大占位病变。经充分术前准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 2 结果 术中肿瘤切除前后血压发生波动,均予药物纠正。患者术后第3天血压即稳定在正常范围,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半年,血压正常,无复发,已恢复一般劳动。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别于其他患者,除手术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外,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2],轻微的刺激即可导致血压升高。为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有关嗜铬细胞瘤的知识和手术方法,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稳定情绪;向其解释各项辅助检查的必要性,说明术前充分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按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患者经以上护理,均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 3.1.2 血压监护 术前降压是治疗的重点,降压药物常选用酚苄明,遵医嘱口服酚苄明10 mg/次,3次/d,连续2周,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量用药,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可以进行手术。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有效扩充血容量是术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液中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血管床容量较正常人减少20%,再加上术中大量失血及切除肿瘤后儿茶酚胺骤降,可出现严重的相对性血量不足,因此,常规术前3 d开始扩张血容量,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患者术前的血压均控制良好,在160/90 mmHg以下,并充分的扩张血容量。 3.1.3 心率监测 患者长期受儿茶酚胺的作用,使心血管系统耗损严重,故应作心脏检查和监测心率,控制心率最常用普萘洛尔,它能抑制窦房结、心房、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也能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但使用普萘洛尔应遵循两个原则:不作常规使用,术前经降血压、扩张血容量后,若心率<90次/min,则无需用普萘洛尔;必须使用α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且不可先用,否则因α受体作用失去拮抗,可诱发高血压。
3.2 术中护理 患者切除肿瘤前后血压曾发生波动,均给予硝酸甘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纠正,手术成功。因此,手术中应保证有三条静脉通路,一条应于硝酸甘油或立其丁的输入,当血压升高时迅速输入控制血压;一条预备输入去甲肾上腺素,当肿瘤回流静脉被结扎或肿瘤切除后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此时立刻输入以提升血压;再一条为输血、输液通道,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节输注速度,补充血容量。手术中护理的关键在于备好一切抢救用品,了解手术进展情况,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师配合默契,抢救时技术娴熟、准确、迅速。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尽量减少体位移动,术后2[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03例肝硬化的整体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413例尿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