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细菌性肝脓肿诊断和外科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8例,男72例,女26例;年龄13~76岁,平均523岁;病程7~61天,平均26天。全组均有腹痛或右上腹不适,88例有畏寒发热,23例伴纳差、消瘦,B超和CT/MRI检查术前确诊91例。本组3例并发肝脓肿溃破,其中1例溃破横膈致右脓胸,2例溃破致膈下感染及弥漫性腹膜炎。伴有胆道疾病38例,糖尿病7例次,伴有冠心病4例次,伴有慢性支气管炎3例次,伴有溃疡性结肠炎2例。

    12  方法  本组B超引导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27例,手术切开引流或加大网膜填塞62例(其中6例为B超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失败或复发),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13例,肝部分切除2例。单发性脓肿77例,多发性脓肿12例,右肝脓肿71例,左肝脓肿19例,左右肝脓肿8例。脓肿直径<5 cm 22例,5~8 cm 52例,>8 cm 24例,最大直径达17 cm。72例行脓液培养检查,其中53例获阳性结果,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未进行厌氧菌培养。

    13  结果  全组均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21  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肝化脓性炎症,细菌可经胆道、门静脉、肝动脉和开放性伤口直接进入肝脏。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供,并通过胆道与肠腔相通,因此肝脏受细菌感染的机会和途径较多,但肝脏有丰富的血液循环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可以杀灭入侵的细菌,不易形成肝脓肿。若人体抵抗力弱时,入

侵的化脓性细菌会引起肝脏感染而形成脓肿[2]。

    细菌性肝脓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大多能明确诊断,但仍有误诊和漏诊,其误诊或漏诊的原因主要是肝脓肿并发症所致,其次为无明显症状且脓肿未明显液化者误诊为肝脏实质性占位。本组91例明确诊断,7例(714%)未能确诊,2例误诊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肝脓肿破溃致弥漫性腹膜炎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伴穿孔,1例脓肿破溃致脓胸者曾被误诊为急性胸膜炎,1例无明显症状且液化并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误诊为肝囊肿,2例误诊为肝癌,待脓肿明显液化且出现畏寒发热时才得以明确诊断。因而笔者认为对于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只要详细询问病史,并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肝脏B超和CT/MRI等辅助检查并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方可明显降低误漏诊率。

    本组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杆菌,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上述两组细菌均属于条件致病菌,正常分布在肠道和呼吸道,只有存在胆道系统疾病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的时才能经胆道或血液循环进入肝脏。Chou等[4]报道,483例细菌性肝脓肿中绝大多数均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胆道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为最多。本组38例合并有胆道疾病,7例合并糖尿病。由此可见,胆系疾病和糖尿病为细菌性肝脓肿的2个主要易患因素。 22  治疗

    221  经皮肝穿刺抽脓或加置管引流术  目前多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抽脓或加置管引流,由于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加之有强效抗生素做后盾,使得目前多数细菌性肝脓肿已能经该方法治愈。王跃欣等[5]认为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局麻而麻醉风险小,导管细而对组织损伤小且无开腹手术的风险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易于接受,并适用于年老体弱者。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由于其没有消除肝脓肿病因,引流不畅或引流不够彻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载银蒙脱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肝炎灵片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处理体会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
    心脏移植术后重症隔离室细菌监测及分析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4例临床
    结核病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感染及预防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268例综合治疗分析
    医院一次使用性口罩与帽子细菌污染调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