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fracture,SF)是临床比较少见的骨折类型,大约占所有骨折的1%[1],而且多为多发伤或者复合伤的并发伤,由于此类损伤常常涉及高能量的创伤,故损伤范围较大而且严重,甚至可累及肢体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2005年以来对肩胛骨Ⅲ~Ⅴ型骨折采用肩关节后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4例,现在简要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为多发伤,其中合并同侧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1例,合并同侧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以及同侧肱骨干骨折者1例,合并脊椎骨折者1例,合并颅脑外伤者1例。有2例进院时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均为中青年男性患者。
12 骨折类型 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4例患者中肩胛骨Ⅲ型骨折2例,Ⅳ型1例,Ⅴa型1例[2]。
13 术前、手术处理 条件允许患者肩胛骨手术处理的时机可把握在伤后的3周以内为宜,此时患者休克以及多发伤相关并发症已经得到纠正,生命体征平稳,血气胸行闭式引流术者在行闭式胸腔引流拔管后进行,1例合并肱骨干骨折与肩胛骨骨折同时处理,1例合并脊椎骨折者没有脊椎手术指征,颅脑外伤患者已经苏醒,没有严重的并发症遗留。
131 术前准备 明确骨折存在后必须进行肢体远端脉搏以及神经检查,确定有无损伤,术前行肩胛骨后前位、腋位X线片以及CT三维重建检查,对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移位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平稳。 13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取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置于上肢手术架上,手术均采用肩关节后侧入路
:切口自肩峰外侧沿肩胛冈走向切开直至肩胛冈内侧,切口可以在肩峰端向远端中线延伸25 cm(图1)。切开皮肤、皮下后潜行游离皮瓣,充分显露三角肌后头及中头部分(图2)。将三角肌自肩胛冈剥离向下方牵开,显露三角肌下方的冈下肌及小圆肌(图3)。自二肌间隙进行分离后分别将冈下肌、小圆肌向上、下方向牵开,这样就可以显露后方的肩关节囊,将其切开后沿肩胛盂颈向下剥离,可以充分暴露肩胛盂、颈、肩胛骨外侧缘以及肩胛体大部分(图4)。可以进行骨折的相关处理,如果骨折需要处理肩胛冈基底部显露比较困难时,可以在距离肱骨大结节后方25 cm处冈下肌腱性部分将其离断或者部分离断,向内侧翻开即可获得良好的暴露(图5)。4例手术患者中行重建钢板内固定者3例,重建钢板+钢丝、克氏针内固定1例。 图1 1.肩峰,2.肩胛冈内侧缘 图2 1.三角肌筋膜,2.肩胛冈 图3 1.冈下肌,2.小圆肌 图4 1.被纱布牵开的冈下肌,2.牵开的小圆肌,3.肩胛盂 图5 1.肩胛冈基底部,2.肩胛冈,3.肩胛骨外侧缘,4.被切断的冈下肌,术中可以看见肩胛冈基底部与肩胛体之间断裂,肩胛冈骨折 图6 术前正位X线片 图7 术前CT三维重建 图8 术后X线片 图9 手术图片所示患者术后复查:骨折复位满意,因为患者投照时处于斜位且右上肢下垂,故图中显示肱骨头似有向下轻微脱位征象(略)
2 手术效果
(1)4例患者术后的X线片检查骨折均复位满意(典型病例见图6~8)。(2)手术后按照计划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功能指导训练,术中确定内固定稳固可以在术后1周内开始指导功能训练,开始进行肩关节轻柔的耸肩运动,然后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范围,目标是术后14天达到肩关节前伸90°,28天达到120°,42天达到150°,内旋功能要求术后28天手臂到达腰背部,42天到达腰背部上方,外旋功能要求术后14~28~42天达到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