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探讨

治疗效果较好,对血肿较大及血肿部位较深者应尽早进行,这样可缓解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进行性破坏,避免发生严重的脑水肿,减少脑疝形成的可能性,同时早期血肿凝固的程度轻,更有利于对其进行抽吸和血肿清除,使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早期行血肿穿刺抽吸术致再出血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在6 h以内手术较6 h以后手术的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为了避免早期微创血肿穿刺术再出血的发生,首次抽吸血肿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血肿计算量的70%,抽吸的速度不宜过快,抽吸的负压不要过大,这样血肿腔内的压力变化较缓慢,可有效地避免再出血的发生。对于血肿量较大、血肿接近大脑皮质且手术耐受性良好,有脑疝迹象者应尽早开颅手术,特别是有单侧瞳孔散大的患者争取在1 h内开颅手术,可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高血压脑出血在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占位效应的血肿,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手术血肿清除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根本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意识障碍Ⅱ、Ⅲ级患者,早期应用微创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但术后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随时做好血肿增大而需要行开颅手术治疗的准备。而意识障碍Ⅳ、Ⅴ级的患者,有脑疝早期迹象,或已有单侧瞳孔散大者,不宜行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应立即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本组95例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其死亡率占20%,另87例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占2528%,两者在死亡率上差异无显著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少,无需暴露脑组织,血肿被局限在血肿腔内通过穿刺针排出颅外,血肿不易扩散,对正常脑组织及血管的影响少。但此手术不是在直视下操作,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直接进行止血,可能由于血肿腔减压或穿刺针损伤血管形成再出血,而再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6]。微创穿刺治疗组术后再出血病人10例,明显多于开颅手术治疗组2例。骨瓣开颅手术的优点是血肿清除较彻底,光源直视下止血,更重要的是根据病情选择去骨瓣减压,大大缓解了因急性脑损伤而致的颅内压增高。其缺点是开颅手术创伤大,对病人的打击也大,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对血管的损伤严重,同时术中血液进入颅内产生毒性物质损伤正常的血管。故本组病人多死于继发性脑损伤和术后并发症,且存活者术后肢体肌力恢复方面总体上不如微创治疗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旦有手术指征及手术的可行性后,应根据血肿量的多少以及部位的不同引起继发性损害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血肿量在30~60 ml的患者,尤其是靠近内侧部位较深的血肿适合行微创穿刺抽吸术,可避免因开颅手术经过正常脑组织路径较深而带来的损伤;对于血肿量在60 ml以上者则适合采用开颅手术,特别是血肿位于皮质下或接近皮质或有脑疝形成者。另外,对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早期及延期有手术指征的病例,因脑水肿已经出现并逐渐加重,如需手术可采用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病情危重、年龄过大或有严重并发症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总之,各种手术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全身状况、手术时机、设备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决定。对于任何部位的出血,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其出血量越大,则预后越差。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4,869-870.

    2  周良辅,庞力.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前瞻随机多中心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

1,9(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预测妊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宫胎盘病理
    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氯沙坦 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患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非洛地平缓释片合并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高血压病最佳治疗 HOT 的研究及其启示
    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压
    甘草甜素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微创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2例报道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